陸晶片龍頭中芯擺脫對外依賴 國產半導體設備納入生產線

▲▼中芯國際 SMIC。(圖/CFP)

▲中芯國際 SMIC降低對外依賴,積極佈局,已把國產半導體納入生產線。(圖/CFP)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受到美國打壓與限制,美媒《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晶片製造龍頭中芯集團(China Core International)積極佈局,降低對國外依賴,把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納入生產線,目前北京工廠新的生產線,是大陸目前為止使用最先進的國產設備商業化來製造晶片。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北京工廠生產晶片的最終用途尚無法確定。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告訴華爾街日報,這條生產線的業務與台積電、三星相比落後數代,但中芯國際在這條生產線上已經可以製造達到28奈米的晶片,且近期產量超過試生產水平。

外界得知中芯國際自主生產28奈米晶片,台積電前高管楊光磊,曾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至2021年,曾經談及大陸半導體產業現狀,全面封鎖只會迫使沉睡的獅子醒來。

日前,中芯集團(China Core International)公佈中國本土實力最強的晶片製造商,其公佈的財報顯示2024財年一季度業績,讓外界驚訝。

中芯國際以17.5億美金的營收,超過「地芯」與「聯電」,世界上除台積電與三星外,今年Q1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晶片代工廠商。

受到美國技術管制,大陸本土芯片製造業試圖衝破西方技術壟斷,中芯國際幾年在大陸持續擴張,先後建成中芯南方,深圳中芯,北京中芯,天津中芯,北京中芯,產量持續提升。

另外,中芯公司正逐步將用戶從海外轉移到本土。中芯科技表示,目前公司營收中,國產晶片的營收佔比高達82%,即便產量有提升,也要確保充足的訂單與充足的生產能力。中芯國際的主要業務,都是由本土的客戶提供的。

▲▼中芯半導體。(圖/中芯官網)

▲中芯國際要徹底擺脫對國外技術依賴,還需一段很長路。(圖/中芯官網)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採購量正在下降,只有大陸購買量上升。2023年,佔全球銷售的1/3。

市場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Research)估計,今年大陸新增拓展的半導體產能將超過世界其他地方的總和,不過新增產能主要用於製造成熟製程晶片。

今年5月,大陸國家對出手成立第3期國家半導體基金,總值約480億美元,該金額已接近前2期半導體基金的總和(500億美元)。其中,大陸財政部是最大的股東,持有17%的股份,實收資本為600億元人民幣。國家開發銀行資本是第二大股東,持有10.5%的股份。五家主要商業銀行,每家的出資額約為總資本的6%。

基金三期的成立,有望繼續深入細分領域,尤其是半導體產業鏈關鍵卡脖子環節,和算力芯片市場,促進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長足發展。外界也呼籲,別忘了前車之鑑,推動國家投資關鍵產業,同時建立公開透明無貪腐的乾淨投資。

儘管大陸官方做後盾,中芯國際等其他相關產業仍使用來自外國的設備,專家表示,大陸要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生產高端晶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