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結束「今飆36度高溫」 專家估:7月進入颱風發展活躍期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

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19日)指出,在台灣北方海面徘徊超過1周以上的梅雨鋒面,今天進一步北抬,更遠離台灣附近,從鋒面前方的西南風不穩定環境,逐漸改變為太平洋高壓外圍的偏南風影響,水氣減少,轉為偏向以午後山區熱對流降雨為主的夏季型天氣。

▲▼夏天,穿著清涼,美女,靚妹。(圖/記者黃克翔攝)

▲梅雨結束正式入夏,今天各地高溫32至35度,局部區域有36度或以上高溫。(圖/記者黃克翔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聖宇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今白天注意陸地上的熱對流發展,預期熱對流降雨仍集中在山區,以及北部、東半部的平地,大台北、宜蘭、花蓮等區域的平地最有機會受影響,熱對流發展區域還是會有些局部較大的雨勢。

溫度部分,他表示,各地高溫上看32至35度,局部區域有36度或以上高溫出現機會,戶外活動補充水分、預防中暑以及熱傷害。

▲▼             。(圖/翻攝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

▲明天到周末高壓有增強趨勢,局部區域會有36度以上極端高溫機會。(圖/翻攝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

吳聖宇表示,明天到周末高壓勢力還有再增強趨勢,上午各地大致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山區及局部近山區有熱對流發展,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某些單點可能出現短時較大的雨勢,整體降雨會往山區縮減,注意午後的天氣變化。

他說,各地高溫可能來到33至36度,局部區域會有36度以上的極端高溫機會,防曬、防中暑準備要做好,避免熱傷害的情況發生。

此外,吳聖宇指出,周末到下周初南海一帶可能有熱帶擾動發展的機會,雖然預報資料離台灣滿遠的,即使發展也不會影響台灣,預期往海南島方向移動,但可能會讓太平洋高壓強度稍微減弱,增加台灣上空午後熱對流發展的程度,後續變化仍有待觀察留意。

他表示,下周三之後,南海熱帶擾動進入陸地減弱消失,高壓再度增強,天氣將恢復穩定的夏季型態,有機會持續到7月初。短時間內來看,南邊的熱帶擾動發展並不活躍,影響台灣機會低,可能要等到進入7月後,颱風發展比較活躍的時間才會逐漸開始出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