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賴清德要成立3委員會? 張惇涵:讓不同意見的人坐下談

▲▼張惇涵發文談論新政府滿月議題。(圖/翻攝自張惇涵臉書)

▲張惇涵(右一)今天發文談論新政府滿月議題。(圖/翻攝自張惇涵臉書)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19日)主持就職滿月記者會,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透過臉書分享,其實在5月20日就職前,賴清德便已透露成立3個委員會的構想,當時,他認為是要用「上位的國家戰略視野」推動氣候變遷、全社會防衛韌性、健康台灣3項工作,不過賴清德說,是希望不同意見的人能夠坐下來談,「他最希望的是團結國家」。

張惇涵表示,新政府團隊上路1個月了,還記得在5月20日前,當時的賴清德,就曾經找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和自己,說在正式就任後,想在總統府成立3個委員會,分別是氣候變遷、全社會防衛韌性,和健康台灣。

張惇涵認為,很好啊,世界的台灣本來就要持續響應氣候變遷跟淨零轉型的全球行動,用穩健的作為守護全球安全,還有用台灣的經驗和能力,貢獻後疫情時代的全球關懷,「賴總統能用上位的國家戰略視野,來推動這3項重要工作,我覺得很適合」。

張惇涵表示,沒想到,賴清德聽完後卻回應自己說,這不只是要建構「上位」的戰略,他希望這3個委員會是「全方位」的社會對話,希望委員會的組成,能夠廣納社會力量,不只是政府部門,要有更多的產業界、學術界,還有公民社會的力量。甚至是不同意見的人,都能夠坐下來談,這樣才能凝聚更大的共識,讓國家繼續前進。

張惇涵透露,賴清德也說,這3個委員會,1季開1次會,不只要加強社會對話、加速政策推動,更重要的是,要「行動」,要擴大社會參與,來驗證政策的進度,「這種劍及履及的畫風,真的很賴清德」,於是,自己回應說,若3個委員會,1季開1次會,大概形同每個月都會有1次的會議,跟無數的會前會,會是很繁重的工作。

張惇涵轉述,賴清德聞言說,「我們執政從來都不是為了1人1黨1派,是為了國家」,更接著說,「惇涵,這就是我當總統的使命,我們執政團隊的責任」。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滿月前夕召開「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副總統蕭美琴、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張惇涵陪同出席。賴總統除宣布將組成三個委員會推動新政,並接受現場媒體提問。(圖/記者湯興漢攝)

▲總統賴清德今日親自主持就職滿月記者會。(圖/記者湯興漢攝)

張惇涵透露,在5月20日後沒多久,總統便跟自己說,已經跟行政院長卓榮泰商量好了,決定在總統府設置這3個委員會,由賴清德自己擔任召集人,總統府、行政院、國安會執政一體,展開幕僚作業,而經過1個月反覆的跨部會討論,在今天往前跨出了第一步。

張惇涵說,「很多人問我,賴總統執政希望的是什麼?從這一個月來無數次的會議,我很確信,他最希望的是團結國家」;就像賴清德在520就職演講所說的,中華民國派和台灣派能夠互相擁抱,「無論是中華民國、台灣、中華民國台灣,都是我們自己稱呼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的名字」。

張惇涵強調,「而要團結國家,不能是只靠上位的概念,而是與社會全方位的對話,和具體紮實的行動,從而凝聚彼此」,這1個月,台灣內部的政局或許很紛擾,外部的挑戰也從未間斷,但台灣要團結,國家要繼續穩健前進,今天只是第一步,而執政團隊的每一天都不會停下腳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