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來最早夏至周五登場 2地正午可見「立竿不見影」奇景

▲夏至由北極上空所見地球,北緯66.5度以北的北極圈區域皆在永晝範圍內。(圖/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夏至由北極上空所見地球,北緯66.5度以北的北極圈區域皆在永晝範圍內。(圖/北市天文館提供)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本周五是24節氣的夏至,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夏至是指太陽運行至黃道90度的時刻,為北半球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一天,但在天體運行與曆法規則的影響下,每年夏至時間略有不同,通常在6月21或22日,今年則落在6月21日4時51分,是從1796年之後,228年來最早的一次。

天文館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是一年當中,正午時太陽仰角最高、白晝最長和夜晚最短的日子。以台北為例,夏至白晝長達13時42分,比冬至時的10時34分足足多了快3個小時,在北回歸線通過的嘉義水上和花蓮玉里等地,夏至正午還會出現「立竿不見影」奇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文館說,北半球「永晝」的範圍也在夏至這天達到最大,北緯66.5度以北的地區都將渡過「白晝之夜」,在北緯48.5度以北,如倫敦、巴黎、溫哥華等地,即使太陽西落,整夜都可以看到黃昏時才會出現的暮光。

天文館指出,夏至的時刻在規律中有著複雜的變化,由於太陽每隔約365.2416日會通過夏至點,比一年365天略多一些,因此夏至時刻每年都會延後約6小時,但閏年時因為多出2月29日,反而會比前一年提早約18小時,今年即為閏年,再加上其他複雜的曆法修正規則,使得今年出現了228年來的最早夏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