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鳥會搶救2級保育類小燕鷗 連續13天治療照顧將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歷經13天的治療照顧,小燕鷗終於康復,20日將幫牠上腳標,並進行野放。(圖/台南鳥會提供)

▲台南市野鳥學會歷經13天的治療照顧,小燕鷗終於康復,20日將幫牠上腳標,並進行野放。(圖/台南鳥會提供)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台南黑琵學會6月8日送來1隻癱在灘地上喘氣的2級保育類小燕鷗,台南市野鳥學會檢傷後發現小燕鷗胸部有脂肪消耗留下的痕跡、無法正常站立、開口喘氣,從此開啟氧氣,並展開高頻度監測與照護措施,幸好歷經13天的治療照顧,小燕鷗終於康復,20日將幫牠上腳標,並進行野放。

台南市野鳥學會說,6月8當天小燕鷗的狀況眼睛半閉,排便不順利,需要人工協助。9日的狀況更差了,眼睛只睜了1/3,但是排便量變多了。10日的狀況看似變好了,眼睛圓滾滾,但還是無法站立,非常擔心以為是迴光反照。11總算脫離險境,可以離開氧氣機了,也開始嘗試站立,雖然撐了3秒就窩回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月12日小燕鷗將灌進去的食物吐出來,趕緊塞回吸氧氣,並繼續幫牠運動幫助排便。13日牠可以從桌上滑翔到40公分外的地上,並揮動翅膀嘗試鍛鍊自己。因此幫牠換到大一點的空間。14日發現牠會自己去洗澡,整理自己,雖然看起來狀況變好,但是照護員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希望這隻小燕鷗後續可以慢慢且持續的復原,將肌耐力練回來以後趕快回到野外啊。台南市野鳥學會說,預計6月20日會由台大來幫牠上腳標,可能當天下午或隔天早上將把小燕鷗野放。

據了解,小燕鷗在台灣為2級保育類。據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環境生態專員張至善指出,小燕鷗在台灣出現的狀態為夏候鳥、部份留鳥,亦名列為珍貴稀有保育類之鳥類,小巧的體型為它的一大特徵,身長約28cm、翼展僅53cm,羽色上的特徵:夏羽時嘴呈黃色,先端黑色,腳橙黃色,身體為灰白色,背部灰色,頭頂、後頸及過眼線黑色,使得額前形成一塊三角形白斑,成為與眾不同的識別特徵,飛行時初級飛羽外側呈灰黑色,翼下白色,尾上覆羽至尾羽白色;冬羽時,大致似夏羽,但嘴為黑色,腳呈黑褐色,且頭部的黑色部份範圍變窄。


小燕鷗以魚類為主食,所以其棲息環境至少需要一片能供養魚類的清澈水域;此外它們還需要一塊能供它們休憩或繁殖的土地,在這樣的條件下,舉凡沼澤、河口、海岸、小島等地方都是適合它們居留的地方。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