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黑色新興產業「職業閉店人」 專門扛責揹債供老闆「金蟬脫殼」

健身,健身房,女性,運動,正妹(圖/CFP)

▲大陸部分健身房、瑜珈館在疫後經濟尚未復甦之際,成為「關店」重災區。(示意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隨著大陸政策改變及兩年疫情影響,部分知名連鎖早教機構關門,健身房、理髮店、瑜珈館等門市頻繁更替,已成為「老闆跑路」的重災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門市的關店流程幾乎相同,促銷、預收大筆費用,然後無預警歇業。然而,關店的老闆往往是陌生的新面孔,這群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職業閉店人」也漸漸浮上檯面。

▲籃球教育培訓機構。(圖/翻攝潮新聞)

▲籃球教育培訓機構(補習班)招生後無預警歇業,變成圈錢工具。(圖/翻攝潮新聞)

《潮新聞》報導,5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債務收取10%,100萬元債務收取8%。這些見不得光的職業閉店者在收取高額報酬之後,負責幫經營不善的公司或老闆提前做「善後」工作,規避法律風險,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變更,接手後續消費者維權問題的處理,跟進仲裁訴訟等等。這些人還稱,「絕不會有後患。」

杭州民眾郭先生5月花了1萬多元替兒子報名籃球培訓班,他表示,60堂課還沒開始上,機構就已經關門,「關門前,該機構還在促銷充值,也恰巧變更法定代表人,有理由懷疑是遭到『算計』。」

▲大陸推行教育「雙減」政策,對補教業帶來巨大衝擊。(圖/CFP)

▲教育「雙減」政策下,大陸補教業受到巨大衝擊。(示意圖/CFP)

一名從事這類黑色新興產業「職業閉店人」的小A(化名)透露,碰上需要的「老闆」,他可以先把法定代表人、股東換成「自己人」,再把手上所有和業務相關的群都轉給「新股東」,「拖上幾個月,你就可以全身而退。」

小A表示,只要老闆先簽一份轉讓協議,接著攜帶「接盤者」的身分證去變更法定代表人資訊,「一切都合規合法。」同時,費用則按比例交付,「50萬元債務收費10%、100萬元債務收費8%,債務越多比例越低,債務包括拖欠的工資,勞動仲裁、訴訟的費用,房租水電,課消餘額等。」

小A指出,還有一種更「厲害」手法,他會找人擔任法定代表人新註冊一間機構,用促銷等手段收取會員「圈錢」,客戶則是在公司擔任一個管理者的角色,「圈到錢後,直接關門大吉,後續交由職業閉店人來處理,圈到的錢,一日一結、現金給付,客戶和小A六四分成,不用擔心,客戶也是來打工的,也是受害人。」

一名「職業閉店人」的個人社群上明擺著招收「人頭」的廣告,廣告上寫明,「常年收三無人員,在家沒有工作的,種地的或者農家好吃懶做的,娶不到媳婦的,農村大姐、阿姨都收,年齡25至45歲。」

對於這類「暗黑」手段,浙江浙聯律師事務所高級權益合伙人朱覺明表示,職業閉店人會事先選擇一些無償債能力的「職業揹債人」,藉著受讓「負債較重企業」的股權和擔任法定代表人,讓原來的經營者「金蟬脫殼」,本質上是利用公司有限責任的法律地位逃避債務,構成欺詐侵權和詐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