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分秒流失!骨質疏鬆易導致骨折 醫曝「4321」自我檢測準則

▲張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郭老太太已是九旬老婦,前一陣子早上起床要拿尿布時,用手支撐床板,唉唷一聲橈骨骨折,這一斷得將手用石膏固定三個月。台東馬偕骨科洪翊綺醫師表示,骨骼約在30歲時達到最高密度,之後便隨著年齡增長逐年減少。當骨質流失超過骨質新生速度時,就會發生骨質疏鬆症,早期骨質疏鬆症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通常只有在不慎骨折並就醫時才被發現。

▲張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質檢查T值低於-2.5即是骨質疏鬆。(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重要的流行病,50歲以上的女性中,因每三位就有一人因骨質疏鬆而骨折,而國人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張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洪醫師提出簡易骨鬆自我檢測4321準則:身高比過去少了4公分、身體靠牆時後頸與牆壁之間的距離大於3公分、肋骨的下緣與骨盆的距離小於2公分、背部1直疼痛。洪醫師呼籲民眾,若有以上情形,應儘快至醫院進行骨密檢測並接受治療。

▲張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預防骨鬆除注意鈣及維生素D的攝取,運動方面應增加阻力訓練。(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一般民眾都知道身體要避免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卻忽略還有一低即低骨密,也是身體的重要警訊。台東馬偕骨科洪翊綺醫師表示,當骨密T值介於-1至-2.5間就屬骨質流失階段,若低於-2.5則已是骨質疏鬆了。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族群,有三大類:停經後婦女(或大於65歲女性)、大於70歲男性及父母曾發生髖骨骨折者等。

另外,洪翊綺醫師指出,長期服用類固醇、罹患糖尿病、甲狀腺、類風溼性關節炎疾病者也要預防骨鬆問題。國人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而據統計髖部骨折後一年,每5人有1人死亡、每20人有1人長期臥床。可見得因骨鬆性骨折造成的身體危害,及衍生的照顧問題,不僅影響個人也造成整個家庭的負擔。

▲張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洪翊綺醫師提供居家自我檢測骨質疏鬆症方法。(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洪翊綺醫師建議平日要注意鈣質及維生素D的攝取,鈣質需達1200 毫克、維生素D需達800 單位,可惜國人平均每天只吃鈣質400 毫克,嚴重不足。另外,阻力訓練也是必要的,可做前後弓箭步深蹲或原地慢跑,都是很好的強化肌肉及骨質的運動,每日20分鐘長期下來有很好的幫助。

▲張翊綺醫師表示,人體骨質30歲後隨年紀漸漸流失。(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下同)

最後洪醫師也提到,一般人對於軟骨及硬骨的誤解,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是指骨頭與骨頭間的軟骨退化,最常見的是膝關節的疼痛,治療包括藥物、關節腔注射玻尿酸增加潤滑效果、還有PRP治療,嚴重者可能須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市面上的保健食品有含葡萄糖胺都屬這類。

洪醫師說明,骨質疏鬆指的是硬骨中鈣質流失且骨骼品質下降,一般沒有症狀直到骨折發生,治療上是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及造骨促進二類藥品為主。簡而言之,退化性關節炎是軟骨出問題,骨質疏鬆症是硬骨出問題,兩種疾病的病因不同,治療方向當然也就不一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