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熱島」蔓延北北基桃 學者:城市失去夜間自然降溫功能

▲▼「都市熱島」加劇。(圖/取自臉書粉專「都市退燒」)

▲「都市熱島」加劇,未來夏天只會越來越熱。(圖/取自臉書粉專「都市退燒」)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才剛入夏,氣象署就連日發布高溫特報,台北市社子島狂飆逾38度高溫。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指出,受氣候變遷、地形與都市規劃影響,以及人類過度仰賴空調,導致「都市熱島」加劇,都市失去夜間自然降溫功能,「你以為今年夏天很熱,但可能是餘生最涼的夏天了」,未來每年只會越來越熱,政府現在就要有更多系統應對跟保護措施。

由林子平主持的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長年觀測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5個城市都會區的氣候變化。根據研究室在本月22日發布的都市熱島圖,北北基桃的高溫區已彼此相連,「都市熱島」現象有擴大趨勢,未來要降溫將更困難,而盛夏酷暑的時間也提前到6月報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子平接受《ETtoday新聞雲》採訪表示,以往「都市熱島」高溫都在7月中下旬才比較劇烈,今年則提前到6月,「未來夏天會提前開始、延後結束,天氣也會越來越熱」,此外,以往大台北地區高溫都集中在北市萬華、中正區,現在則沿著大漢溪河谷延伸到新北市和桃園,「都市熱島不再只有台北市,整個北北基桃都是高溫區」,未來甚至可能延伸到新竹。

林子平指出,受氣候變遷、地形限制、都市規劃與建築物影響,以及人類過度仰賴空調等因素,「都市熱島」的加劇已不可逆,不但讓夏天提早到來、熱區擴大,更讓「都市失去夜間自然降溫功能」,白天建築物不斷蓄熱,到了晚上住宅區一直排出空調熱氣,熱氣無法排出、降溫,隔天太陽出來又開始加熱,熱量不斷累積,導致全球持續高溫,連續12個月地表溫度都創當月紀錄。

林子平也提出警語,各地都會面臨不斷攀升的高溫,各縣市都應啟動系統的應對跟保護措施。系統部分,盤點所有公有、私有空間,增建綠地、遮蔽設施,像是公園要有更多綠化、遮蔽空間,公園路樹品種也挑選茂密、葉大的品種。尤其北市萬華區是地形與高溫脆弱區,加上人口結構問題,政府應該列為優先改善區域,避免有年長者因熱浪成災。

而在保護措施部分,林子平指出,熱浪來襲已是常態,政府應有更多預警措施,除了強化高溫預警的機制外,也要加強對熱傷害、熱疾病的預防,尤其營建業、外送產業,勞工更有機會暴露在高溫之中,政府單位都應訂定相關保護措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