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效應都市變乾!氣象署:「一根金箍棒插北市」雨往山區集中

▲▼天氣 高溫 烈日 大暑 炎熱 高溫破記錄。(圖/記者屠惠剛攝)

▲天氣高溫炎熱,都市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

成大教授林子平研究團隊觀察,6月22日台北、新北、桃園的高溫區恐怕將彼此相連而擴大範圍,與東京都熱島已蔓延60公里的狀況類似,降溫恐怕更難。對此中央氣象署表示,從歷年觀測資料,確實發現都市熱島效應「更熱更強更廣」,熱島效應使得都市變乾,就像一根金箍棒插在台北市裡,風吹過來會轉彎,下雨就往山區集中。

由林子平主持的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長年觀測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5個城市都會區的氣候變化。根據研究室在本月22日發布的都市熱島圖,北北基桃的高溫區已彼此相連,「都市熱島」現象有擴大趨勢,未來要降溫將更困難,盛夏酷暑的時間也提前到6月報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署組長海象氣候組長洪景山說,林子平教授與研究團隊觀測儀器、觀測站點跟氣象署不太一樣,觀測站點比較密集,跟電線桿結合在一起,利用電力傳輸觀測資料,觀測儀器經費較低,氣象署要符合世界氣象組織規範,觀測站及儀器都有一定標準。

▲▼「都市熱島」加劇。(圖/取自臉書粉專「都市退燒」)

▲「都市熱島」加劇。(圖/取自臉書粉專「都市退燒」)

不過洪景山表示,從氣象署歷年觀測資料發現都市熱島效應越來越顯著,跟林子平教授團隊研究趨勢是類似的。近年都會區升溫確實較快,也可間接推論都市熱島效應「強度在變強、頻率在增加、範圍在變大」等3面向都觀察到,確切上升溫度與溫差,要待進一步了解。

他提到,當熱島效應發生時也會改變下雨位置,台北是盆地地形,暖濕空氣上升凝結午後加熱作用,就會下起午後雷陣雨,但熱島效應會使得都市變乾,他形容就像是有一根金箍棒的基柱插在台北市,風吹過來會轉彎繞過去,下雨就往山區集中。

洪景山表示,世界都市化是趨勢,都市中心比周圍城市來的熱,都會區熱島效應是未來氣候重要課題。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是大生活圈,因此都市規劃甚為重要,建築物增加綠化,都市空間設置綠地與堤塘等方式達到節能減碳,都市熱島需要長期觀察與政策配合的規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