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新生兒出生率  全教總提「產假至少14周」

▲全教總呼籲政府提高產假至少14周。(圖/記者楊惠琪攝)
▲全教總呼籲政府,應提高產假至少14周。(圖/記者楊惠琪攝)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國內新生兒人數不斷下滑,朝野均認為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25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國內勞工產假8周、公教人員42天,遠遠落後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國家14周的產假,呼籲政府營造友善生養環境,產假至少增加至14周。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國內出生率是世界倒數,2023年新生兒僅有13萬5571人,較2022年減少3415人,創歷年新低,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政府應積極提出對策,提高產假周數是少子化的重要解方之一。

侯俊良指出,國際勞工組織(ILO)母性保護公約規範,2020年把產假從10周提高至14周,世界各國產假多超過10周以上,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國皆超過14周以上,反觀我國勞工僅有8周、公教人員42天,仍落後國際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委李彥秀表示,現行8周產假是1929年訂定的,現在已經是2024年,政府還停留在100年前的思維,少子女化問題刻不容緩,賴政府只提出養育、托育政策,但沒有新生兒一切都是空談,呼籲從前端就要改善生產環境,從延長產假開始做起。

立委陳菁徽同時也是婦產科醫師,她說,國內出生率全球倒數第二,倒數第一的南韓,日前宣布人口進入緊急狀態,啟動一系列的產假、托育津貼等,直到出生率改善為止;反觀台灣政策慢半拍。她並指出,根據多項國內外醫學研究,延長有薪產假對媽媽和寶寶的健康都有幫助,政府應列為重要政策。

立委黃珊珊也說,產假14周已是國際標準,產假是女性為人母第一次面臨人生巨大變化的重要階段,生理、心理都面臨改變,政府應提供更多支持,讓女性生產更無後顧之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