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伐補償預算增26億元 卓榮泰大嘆「傷腦筋」、曾智勇洩財源解方

▲▼外交部長林佳龍 立委賴士葆 質詢 行政院長卓榮泰立法院備詢 外交國防組。(圖/記者屠惠剛攝)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總統府昨(24日)公布《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完備修法最後一哩路,不過,禁伐補償金額度提高後,新增預算高達新台幣26億元,財源從哪裡來,仍是跨黨原民立委高度關注的議題。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5日)在立法院會質詢時大嘆「很傷腦筋」,原民會主委曾智勇則說,將會與農業部討論,擬定中長程計畫,「會窮盡一切辦法照顧族人」。

《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三讀條文明定,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金額度自2025年起,由每年每公頃新台幣3萬元提升至6萬元,並每2年依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進行調整。

禁伐補償財源有解? 原民會鬆口:擬定中長程計畫

國民黨立委盧縣一今天在立法院會質詢時關注,禁伐補償是否會壓縮到原民會原有的預算?或者行政院要籌編預算?曾智勇說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已經公布了,現在也在做預算籌編,當然是希望能夠跟農業部協調,因為這與森林保育、保留地林地有所重疊,希望擬定中長程計畫,在這裡面處理多出來的3萬元,原民會將會循程序來提報。

盧縣一追問,明年實施禁伐補償6萬元有沒有問題?會不會打折扣?曾智勇承諾,目前是沒有延後,會窮盡一切辦法,照顧族人,原民會會提出一個辦法來。

民進黨立委陳瑩也指出,目前全台約有7萬多公頃土地與禁伐補償相關,這些土地可以進行農業及林業利用,而且其價值很有可能高於禁伐補償的金額,如今因為修法,外界開始討論林業經濟的問題;政府倡導「不砍樹」2、30年,導致林業技術凋零、林業市場萎縮,現在林木自給率只剩約1%,因此林業署兩年前提出希望發展「國產材」的目標,希望讓自給率達到5%,而原民保留地多為竹林,也可藉此發展林業經濟。

陳瑩主張,希望有中長程計畫,振興整體林業市場,結合造林獎勵、禁伐補償等政策,才能打造林業經濟的完整產業鏈,希望由農業部主導該計畫,協助發展林業市場,提高林業技術。曾智勇說,目前已與農業部討論,是否能在林下經濟、森林保育方面多做一些努力,不要只是等著領禁伐補償金,但該政策尚未成熟,需要再與農業部討論。

卓榮泰大嘆「很傷腦筋」 憂原民會40%預算執行單一政策

國民黨立委鄭天財也向卓揆提出主張說,提高禁伐補償金額是跨黨原民立委的訴求,為了讓該政策在明年如期實施,原民會要編列預算,而且要編列「額度外的新增預算」。

卓榮泰表示,他現在在思考的是,依照原民會今年的預算及明年的概算來看,現在增加3萬元的補助,規模將會多加26億元,「用(原民會預算)40%來執行單一政策之後,對於所有將近60萬名原住民朋友,我們有什麼方式,來普遍照顧他們的權利?」他說,就他看起來是相當困難。

卓榮泰說,對於預算規模可以膨脹到多大,他現在無法表示,但是單一部會的預算規模應該就是在現在概算的額度裡面,所以依照目前看起來,在單一政策用了40%的預算,再加上法定支出,「我現在是很傷腦筋的」。鄭天財回應,不必傷腦筋,這是法律義務支出,且依照《原基法》,包括農業部、內政部都應該編列相關預算。卓則說,比例原則要顧及。

民進黨立委伍麗華也關切,明年1月1日開始,是否就能適用新辦法?卓榮泰說明,他認為禁伐補償的經費規模從26億元增加到52億元,佔據今年度預算40%,現在傷腦筋的是,扣掉法定支出經費後,如何照顧到原住民族?所以他請曾智勇深入研究如何處理,「中央政府總預算額度是相當有限的」。

伍麗華聞言直言,族人要聽的是,明年1月1日是否能確保新制上路?卓榮泰說,這是依法行政,必須要做,但行政措施怎麼處理,「我們會研究出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