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博愛座吵不完 新加坡長者:學生讀書很累,他們才需要座位休息

▲▼ 博愛座(圖/記者劉維榛攝)

▲新加坡地鐵博愛座鼓勵「有需要者」,長者說「學生讀書很費神,他們才需要休息」。(圖/記者劉維榛攝)

文/中央社

台灣因博愛座衝突引熱議;新加坡地鐵車廂設有標語鼓勵讓座給「有需要者」;長者認為,鼓勵活到老動到老的精神在小販中心隨處可見,「有站得住的力氣,表示我們很有力」。

台灣在博愛座存廢議題上的討論不斷,近期甚至發生老翁請年輕人讓出博愛座未果而出手毆打對方,使得如何定義「博愛」、誰需這個「座」的話題再度浮上檯面。

這樣的話題,在大眾運輸系統與台灣一樣發達的新加坡也是討論議題。新加坡地鐵是當地民眾的日常通勤工具,不論地鐵或公車車廂內幾乎都有優先座,經常可見以深藍色、紅色或其他顏色塗裝,椅背上方的英文提醒「展現你的關心、讓出這個座位吧」(Showyou care, offer this seat)。

記者從地鐵歐南園站(Outram Park)乘車,發現每節車廂至少有6個優先座,椅背上的圖示包含行動不便者、帶小孩者、年長者及孕婦。事實上,負責新加坡地鐵營運的SMRT在官網上指出,「為了孕婦、年長者或年輕乘客的方便,在所有地鐵車廂靠近車門處均設有優先座」。

這代表著,優先座定義並非依照年齡劃分,而是以「有需求」的乘客為考量。

記者觀察到一名滿頭白髮的長者在尖峰時段跟著人群擠進車廂,車廂內包含優先座在內所有座位全滿;這名76歲的老伯伯背著裝滿物品的後背包、伶著裝有廚具的提袋,卻仍直挺挺地站著,他告訴記者,他的拿手菜是「炒粿條」,正準備到小販中心工作。

「在Hawker centre(小販中心)有很多像我這樣的老人家,都還有工作能力,炒菜的、打掃的都有,如果有站得住的力氣,應該要感到開心,表示我們很有力」,他笑說,或許這是Hawker centre訓練出來的精神,也是一種不認輸。

正當記者和長者談話時,一名坐在優先座的女學生向他招手、示意要讓座,但他搖頭致意。他認為,在獅城,傳統上強迫性質的敬老尊賢想法慢慢變少,儘管過去仍出現不少因讓座問題而起衝突的新聞事件,但類似案例逐漸變少。

因應高齡化社會,新加坡政府政策鼓勵長者「活到老、學到老、老有所為」。根據官方數據,新加坡65歲以上高齡者正在增長,預計2030年,每4名新加坡公民中就有1人達65歲以上,這樣的現象不僅對政府來說是個挑戰,社會互信共融的氛圍也勢在必行。

下車前,這名長者說,「那個女孩上學讀書很費精神的,現在她才是需要位子休息的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