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新冠仍流行!台大醫認「病毒突變」引起 人體還在適應過渡期

▲▼台大醫師李秉穎(右)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專訪。(圖/翻攝自YouTube)

▲台大醫師李秉穎(右)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專訪。(圖/翻攝自YouTube)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本月再爆流行,感染科權威、台大醫師李秉穎今(27)日接受廣播專訪直言「這波疫情和病毒突變有關」,天氣炎熱仍然出現流行趨勢,是因為群體對於變異株抵抗力較少,接觸少量病毒就會生病;不過他也強調,目前新冠已經不會向過去大爆發,疫情趨勢會逐漸變成小波,現在相當於是一個「過渡期」,疾呼現階段接種疫苗仍是最重要。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日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專訪,被問及新冠疫情是否還會大爆發?他直言「不可能」,已經沒有像是一開始解封後那種大爆發的條件,因為很多人感染、接種過疫苗,但是面對病毒一直突變,抗體效果減弱就會再度感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秉穎指出,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今年年初在過年前後也有一小波高峰,但是當時是因為天氣冷,現在天氣熱又出現類似疫情曲線,主要是變異株影響。他進一步解釋,當出現變異株,人群抵抗力較少,只要接觸到少量病毒就會生病,這種天氣也會出現流行趨勢,這波就和病毒突變有關。

「冠狀病毒就是這樣」李秉穎說,新冠病毒外還有4種冠狀病毒,因為不停的突變,也讓人持續的遭受感染,不過因為最開始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力,後續就會變成輕症,現在引起的都是一般日常感冒。現在新冠病毒對人群來講還是有一點新,所以一段時間之內仍然會看到疫情波動,這是一個過程,一開始新冠病毒是大波像海嘯,現在漸漸變成小波。

現階段最重要的仍然是接種疫苗,李秉穎指出,近期仍然持續看到兒童重症個案,得住進加護病房,呼吸衰竭得使用呼吸器,有些人會強調抗病毒藥物,但其實都是亡羊補牢,已經發生才去治療,效果沒有接種疫苗來得好。

▲台大醫師李秉穎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專訪時,分析這一波新冠疫情趨勢,主要是變異株影響。(圖/翻攝自YouTube)

▲台大醫師李秉穎分析這一波新冠疫情趨勢,主要是變異株影響。(圖/翻攝自YouTube)

而不少人因為持續打好多劑疫苗而覺得煩、倦怠,李秉穎說「預期未來就不會這樣,現在是過渡期」,因為人體還要適應一段時間,未來當新冠完全感冒化,就不一定要每年打疫苗。

李秉穎分析,大部分人認為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每年要打,但他認為,既然4種冠狀病毒引起一般感冒都不怕,新冠也是一種冠狀病毒,是流感才比較不一樣,因為流感的病毒分子和人類類似,免疫系統比較無法辨識,怕傷害自己,免疫反應就會比較弱,也因此得到流感才比較會重症。

國內從6月初進入新冠第6波Omicron流行疫情,疾管署最新統計,上周一口氣新增817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比前一周上升3成,另也增加40例死亡病例。在變異株監測方面,近四周變異株監測,主流仍是JN.1,而KP系列病毒(KP.2、KP.3)占比也持續上升,副署長曾淑慧分析,疫情高峰將提前到7月份,並且進入一段高原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