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打擊黃牛票祭新招! 票券結合生物辨識免人力驗證入場更快速

▲▼生物辨識票券

▲票券結合生物辨識,打擊黃牛的同時,也可減少購票者之間的過度競爭。(圖/取自문화일보文化日報)

記者蒲世芸/編譯

對於黃牛票肆虐在各地都讓人相當頭痛,根據南韓《文化日報》報導指出政府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採用「生物辨識」技術,期望未來能成為有效打擊黃牛的解方。防止像是防彈少年團、林英雄、IU等人氣團體或歌手,舉辦演唱會或見面會時,發生需要額外支付數百萬韓元來購買黃牛票的情形發生。

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17日在首爾松坡區奧林匹克公園內,舉行了KOCCA音樂工作室企劃演出《ON THE K:A》,引進了生物辨識門票系統,來到現場的33名觀衆,入場前須將門票放在生物辨識的終端機上,再透過事先登錄的照片進行對照,可以更快速完成確認程序來入場。

而這相關技術是由今年被選定為文化產業振興院ICT-音樂(音樂技術),進行內容製作支援事業的企業ANDOPEN所開發。想要觀看演出的預購者在購買門票後,登錄自己的臉,個人的生物識別資訊就會儲存在門票內,在入場時更容易可確認是否為購票者本人,因為入場券包含了購買者的生物辨識資訊,所以沒辦法進行偽造或變造;也可以說同時杜絕了販賣黃牛票者大規模購買門票的可能。

從觀衆的立場來看,也可以避免購票者之間的過度競爭;還能減少大規模演出時入場排隊的辛苦。設置在入口專用終端機的鏡頭,進行臉部識別並刷下門票,入場程序就完成了,開發這項技術的ANDOPEN代表李俊九(音譯)表示,未來觀眾入場等待時間可以大幅減少,現場也不用再為確認門票是否為本人,而另外增加輔助人力;另外個人資訊只儲存在用戶的門票上,因此沒有個資洩漏的風險,將持續透過簡化用戶臉部登錄及再登記過程等技術來完善,為廣泛使用相關技術做準備。

隨著K-POP市場的擴大,黃牛票問題一直被認為是傷害產業的元兇。因此文化體育觀光部和文化產業振興院,從今年開始支援文化技術(CT)領域的技術開發,期盼解決黃牛票問題。同時文化產業振興院在《ON THE K:A》活動中,也實際採用了防止黃牛票的新技術,提前實現了商用化的可能。當天親自來到現場的文化產業振興院,院長趙賢來(音譯)提到,黃牛票問題是破壞整個演出市場的危險因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持續擴大多種文化技術的支援。

另外文化產業振興院從去年11月開始,與主要門票預售處構建合作體系後,在確認透過黃牛票舉報中心收到的檢舉後,採取了取消預售、停止購買者使用等措施。文化產業公平雙贏中心(音譯)負責人池京華強調,黃牛票問題除了檢舉和舉報,同時還要努力讓大家認知到這是不正當的,就像過去透過多種政府活動讓大家認識到非法下載電影是不合法的,業界也要一起為這目標來努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