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新竹晴空匯大火奪兩勇消性命 家屬親筆信曝光控兩單位卸責

▲▼時代力量「晴空匯大火滿月 竹市府卸責怪基層」記者會。(圖/時代力量提供)

▲時代力量「晴空匯大火滿月 竹市府卸責怪基層」記者會。(圖/時代力量提供)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新竹市豐邑晴空匯大樓火警,濃煙密布造成兩名勇消李詠真、周立鑫疑因空間迷航而不幸殉職,由於事後消防局針對無線電通話說法反覆,市府更稱兩人是「太急於救人」,引發外界討論。時代力量今(27日)召開記者會,直指市府處理8大疑點,也代念殉職勇消李詠真太太給新竹市長、新竹市消防局、新竹市消防局局長、葉耿男大隊長所寫親筆信,信中指出,你們一直把過錯往外推,她不會就這樣子結束的。今天就算她整身傷,也會讓該負責的人負責。

新竹市晴空匯5月26日大火已過一個月,新竹市消防局長對外說法不一,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與新竹市議員蔡惠婷、林彥甫、廖子齊召開「晴空匯大火滿月 竹市府卸責怪基層」記者會,代念殉職消防員家屬委託的信件,嚴正要求高虹安市長、李世恭消防局長不要只會追殺吹哨者,向基層下封口令。

新竹市議員蔡惠婷指出,第一個荒謬是「室內斷訊求救無人應,安全管制破洞要人命」,從媒體公布的無線電錄音檔加上市府的說法,兩名殉職消防員喊了多次 Mayday 求救,即使建築物內的消防員聽到,也無法外傳給指揮官,因為內部處於跟外界斷訊的狀態。市府一再強調是因為火場濃煙、高溫、建築隔間影響無線電通訊,但集合住宅大樓火災又不是第一天才發生,過去難道演習沒發現?

第二個荒謬是「火場未升級 缺人又缺車,指揮太輕忽 基層陷險境」。大樓內有三百多位住戶受困待救,早已超出一個大隊能負擔的情形,但現場指揮官卻未依作業規定將火場從二級往上升至三級甚至四級,讓其他大隊和更多分隊前來支援,導致救災現場人力、裝配吃緊,大家疲於奔命,也讓消防員的風險再升高;同樣也因為指揮官輕忽,導致第一批被派至頂樓的消防弟兄,在未帶備用氣瓶的情況下重裝爬20層樓,根本有去無回。

林彥甫議員認為,第三個荒謬是「災後檢討基層 高層無人負責」。過去的一個月市府明顯不願面對消防制度嚴重缺失,且說詞前後矛盾,企圖掩蓋真相。一開始說大隊有加派任務紀錄、安全官有掌握兩人氣瓶氣量,但一週後又改口兩人不在大隊管制名單上,研判是「太急於救人」,試圖把殉職的原因推給消防員個人,但根本就是過時制度害命,已任職超過七年的消防局長李世恭勢必要負最大責任。

林彥甫進一步說明,第四個荒謬是「大動作追殺吹哨者 下封口令掩蓋真相」。這一個月內高虹安市府針對本次災害只開過一場記者會,內容除強調錯過黃金救援時間是因為無線電訊號「錄得到不一定聽得到」,還推基層消防員出來面對媒體重述慘痛回憶,甚至派警察局長威脅吹哨者洩密,市府已報案提告;最近還有消防員透露,市府消防局已下令基層對災調會的訪問口供要一致,試圖讓真相石沉大海,令人不齒。高虹安市長非但無作為,還放任消防局胡搞瞎搞,根本嚴重失職。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指出,不管是市長或消防局長,都將責任推給因急於進入火場救人而意外喪生的消防人員,卻完全忽略指揮作戰的疏失及管制混亂的問題。王婉諭更指出,在6月4日的記者會上,消防局長直接向消防員下達了封口令,要求他們在公開場合不得發言,以免影響撫恤金的發放。

此外,王婉諭強調,不只是晴空匯,過去一年半內還有八名消防員殉職。中央和地方需要全面檢討,例如建管法規中需調整的部分。目前,機電部門只需建商提交文件和簽證供建管會審核,僅進行書面審查,缺乏全面的第三方驗證機制,應進行修正;王也提到,現行消防建築法規只規定樓梯通道的防火門,應隨時向逃生方向開啟,但消防員進入火場時卻常因門上鎖而遇阻,浪費寶貴的氣瓶時間。中央應就相關法規進行修訂,以確保是否有必要調整。


【詠真太太 親筆信全文】

致全民眾、致新竹市市長、致新竹市消防局、致新竹市消防局局長、致葉耿男大隊長:

5月27日我失去了我最愛的老公詠真,當事件發生時,我無法相信也不願接受,如今,我無奈地接受了詠真的離開。

然而,你們誰為這件事負責了,你們依然坐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依然過著你們的日常,而失去最愛的我們,依舊在哭泣、依舊無法相信。

你們真的有認真檢討你們整個消防隊在這事件中的各項疏失、各項無能?
當你們的隊員就這樣子走了,你們真的有在認真檢討嗎?

詠真如此的相信新竹消防局,他在我們認識到結婚都信誓旦旦跟我說:
新竹不會有事啦,別擔心。

詠真如此的相信你們新竹消防局,結果走的卻是他,你們真的心安嗎?

你們不願承認自己有錯,你們一直把過錯往外推,我不會就這樣子結束的。

今天就算我整身傷,我也會讓該負責的人負責。

詠真太太 113.6.26

▲▼時代力量「晴空匯大火滿月 竹市府卸責怪基層」記者會。(圖/時代力量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