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西藏英譯改成Xizang 陸學者解釋Tibet有「政治含義」

▲▼  中國記協今(27)日舉行「西藏民主改革開放65週年」座談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中國記協舉行「西藏民主改革開放65週年」座談會,西藏英譯使用漢語拼音「Xizang」。(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中國記協今(27)日舉行「西藏民主改革開放65週年」座談會,談及近年,大陸對外提到西藏使用漢語拼音「Xizang」,而不是過去長期使用的藏語「Tibet」,關於這改變被認為是去西藏化?藏學研究專家梁俊艷也回應,美國針對西藏法案使用「Tibet」有政治含義,因此大陸在國際上使用漢語拼音「Xizang」,可避免外界歧異,更加精準稱呼西藏自治區。

主講嘉賓名單多為藏族專家學者,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當代研究所所長張詩高、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拉先加、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嚴永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梁俊艷、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經濟所助理研究員席蒙蒙、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索朗卓瑪。

今日座談會聚焦西藏從經貿到歷史聞聞宗教等變化,外媒還是特別關注西藏人權宗教等問題。其中,西藏英文譯名一直是「Tibet」,也是來自藏語傳統,近年大陸開始改用漢語拼音「Xizang」對外翻譯西藏用語,遭西方國家質疑是統戰,大陸學者則指出,用拼音是依法辦事,有助於提升大陸涉藏國際話語權。

▲▼  中國記協今(27)日舉行「西藏民主改革開放65週年」座談會

▲座談會英文翻譯「65 Years of Democraic Reform in 『Xizang』」,未使用傳統藏語「Tibet」。(圖/記者任以芳攝)

包括今天座談會「西藏民主改革開放65週年」後面背板的英文翻譯也是「65 Years of Democraic Reform in 『Xizang』」,使用漢語拼音來英譯西藏,並非以往傳統藏語「Tibet」。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梁俊艷,先從學理角度解釋,「Tibet」這個名詞的覆蓋範圍非常的廣,除了涵蓋西藏自治區,包括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等藏族居住地區,範圍是過於寬泛。

梁俊艷也進一步解釋,從學理上來說還是不夠準確,才是更改主因之一。其次是「中國作為一個主權國家,1976年開始聯合國也承認漢語拼音方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交流的官方聽寫方式,把「Tibet」改成「Xizang」也是一個主權國家行使權利的體現。

「第三點是『Tibet』被賦予更多政治含義。」梁俊艷強調,「中國政府有權利把它這個名稱更改過來,避免會引發一些歧義的產生。」

媒體繼續追問所謂「政治含義」又是什麼?梁俊艷聽到問題後,尷尬笑了一下,接著大方的說,「我就直講了!」

她直言,「美國近年推出《促進西藏與中國爭端解決法》」(Promoting a Resolution to the Tibet-China Dispute Act),明確把『Tibet』範圍劃定爲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甘肅、雲南、四川,相當於一個大藏區,這個還不夠政治含義嗎?所以我們把它改成拼音『Xizang』,更精確、準確,就是西藏自治區。」

▲▼  中國記協今(27)日舉行「西藏民主改革開放65週年」座談會           。(圖/記者任以芳攝)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梁俊艷坦率。(圖/記者任以芳攝)

除了政治含義也避免「歧義」。梁俊艷繼續說,如果有朋友問「你在哪?」,我說「四川阿壩、甘孜、青海玉樹或是雲南迪慶、甘肅甘南。」如果都不改,「Tibet」其實是統稱,也是很籠統的回答,並不準確,容易引發「歧義」。

梁俊艷表示,改變的過程比較漫長,基於各種原因,這個詞一直長期使用,現在改變是把西藏這個詞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地理意義上把「Tibet」是改成西藏拼音「Xizang」。

「藏族、藏語言、藏傳佛教,依然沿用『Tibet』沒有改變」梁俊艷重申,告量行政區劃方面會帶來一些「歧義」,就是「指代」不清楚,改成西藏拼音「Xizang」,精準指代西藏自治區,不是其他的藏族居住區。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索朗卓瑪補充說明,自己是藏族人,但是老家在四川藏區,並不是西藏,過去使用「Tibet」,讓外界誤會。

索朗卓瑪說,改成「Xizang」專指西藏自治區,不會人想到是其他地方,這樣改比較合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