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秒懂鎖管、軟絲、魷魚、烏賊差異 「觸角會吸人」最新鮮

▲農業部粉專圖解鎖管、軟絲、魷魚、烏賊差異。(圖/翻攝農業部臉書)

▲農業部粉專圖解鎖管、軟絲、魷魚、烏賊差異。(圖/翻攝農業部臉書)

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夏天是鎖管盛產期,也是品嚐軟絲、魷魚、烏賊等頭足類海鮮的最佳賞味期,從夜市的炸魷魚、麵攤的汆燙軟絲、到熱炒店的炒小卷等,都可見到頭足類海鮮身影,但民眾走進菜市場,卻經常軟絲、魷魚分不清。農業部在臉書粉專圖解,以鰭、內骨骼、眼睛3大部位,教民眾分辨4種頭足類海鮮的差異。

農業部粉專指出,「鎖管」又稱小卷、小管、透抽、中卷,主要是因為體型大小,而有不同名稱,體型呈現瘦長的圓錐形,所以又稱管魷,體型嬌小(15公分內)的慣稱小卷、小管,菱形的鰭不會超過身體的一半;體型較大(15公分以上)的就是中卷、透抽,菱形的鰭會延伸至身長的一半,吃起來口感厚實。和花枝、烏賊最大不同在於,鎖管體內有半透明的基丁質鞘,可在料理前取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常以汆燙料理的「軟絲」,體型呈橢圓型,鰭的寬度較大,跟身體幾乎等長,身材較接近烏賊,但身體比烏賊瘦長,鰭也比較偏菱形,體內有跟鎖管一樣半透明的基丁質鞘,所以跟鎖管關係較近。

農業部貼文指出,「魷魚」是頭足類中體型最大,以三角型的尾鰭最好辨識,尾鰭不超過身體的的二分之一,眼睛也沒有透明的眼膜覆蓋。

「烏賊」又稱為花枝、墨魚,最大特色是體內有一片白白的、類似衝浪板碳酸鈣質的殼;而身體呈橢圓、體型比軟絲略大,兩側的鰭像裙襬一樣圍繞整個身軀。

農業部也提供選購時的4個訣竅,最基本的就是看眼睛,眼睛清澈代表新鮮,若是出現白白的狀態,則較不新鮮;也可摸摸觸角,若是活的頭足類水產,用手摸觸角時就會被吸住或捲住手指;或是摸摸表皮,新鮮的表皮完整,會帶有粘液,避免挑選表皮破損或偏白者;最後就是觀察內骨骼,頭足類體內會有內骨骼(章魚除外),可摸摸看內骨骼是否完整,勿挑選內骨骼外露或是斷掉者,可能較不新鮮。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