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法上路在野黨磨刀霍霍 政院明備詢也有教戰應對

▲▼卓榮泰赴立法院備詢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 立法院             。(圖/記者屠惠剛攝)

▲行政院長卓榮泰、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赴立法院備詢。(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國會改革法案已於26日生效,外界關注新法上路後行政團隊如何應對。政務委員林明昕今表示,聽證調查權要求提供資料,但行政單位會需要時間蒐集整理;若被指稱反質詢,也因為定義模糊可以有商討的空間。他認為,都有緩衝和討論空間,相信立委也不願意激化問題;在法律問題還沒釐清前,各機關應都能理性思考,且政黨間也有協商機制,樂觀看待,沒有到真的會不可收拾的地步。

明天是國會改革法案生效後,行政院長卓榮泰首赴立院備詢,被問到政院備詢是否必須受新修正的法令所規範?林明昕表示,理論上是這樣,但他認為,第一,不會現在要求下一秒立刻要做,例如提供資料,可能蒐集整理會花上1個月,若要為此處罰,那受處罰者也可以進行救濟,「在還沒有做暫時處分,甚至暫時處分到法院裁判之前,這中間都還是有一些互動的可能性」。

林明昕以拆房子為例,若處分做出來但當事人不服就會去提告,理論上依法律規定,還是可以拆,可是執法機關就會考慮,假若拆了但最後敗訴,是要賠償的;如果房子沒有急著拆,就先Hold住一下先不拆。所以這次的修法也是一樣的道理,林明昕說,立委可能真的會依照目前有爭議但已經生效的法律去做,但是立委也是有法律上的知識,也知道這些問題點的存在,有可能大家會稍微互相一下、不要到那種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這都很正常。

媒體追問,但若是反質詢這類指控,當下發生後難有緩衝時間,林明昕認為,「反質詢」一旦提出的話,馬上就會劍拔弩張,但相信立委也會注意到此現象,因此不願意把問題激化。同時,也因反質詢沒有明確定義,所以有空間可以討論,若有立委認為官員在反質詢,官員也可以反問反質詢定義,一來一往共同找到和平的出口。

另外,傳出在野黨擬成立調查小組,超思進口蛋一案就是重點之一,林明昕說,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小組需要一定程序,索要資料也不可能立刻就能給;且據他所知,該給的資料都給過了,有些可能已經在司法案件中,「我都覺得,我比較樂觀一點,沒有到真的會不可收拾的地步」。

對於政院今聲請釋憲,並提出暫時處分,林明昕表示,打訴訟不是表演賽,訴訟的內容才是重點,所以行政院不想用過度的儀式性造成大法官壓力,就按照一般正常程序進行。

而這次同步聲請了暫時處分,林明昕說,暫時處分會要求快,一般訴訟法都會規定,還沒真正起訴前就可以先聲請;譬如民事訴訟,訴狀還沒去之前可以先聲請假處分或假扣押。這次為什麼併行去而不先聲請暫時處分再進行釋憲?因為《憲法訴訟法》43條一開始就寫訴訟繫屬中,也就是不能在訴訟前就去聲請,不能暫時處分比本案還早去,這是為了符合憲法訴訟法規定。

而外界關注的暫時處分以及釋憲聲請,大法官何時會做成裁判?林明昕坦言,「不知道,大法官自己也不知道」;他說,幾乎沒有一個國家針對某一種訴訟,規定多久時間內一定要有結果出來,所以可能審很快或審很慢,條文頂多就寫「迅速」,不會規定時間,大法官會依照既有程序或習慣進行。

▲▼政務委員林明昕。(圖/記者陳家祥攝)

▲政務委員林明昕。(圖/記者陳家祥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