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店標價販賣「限定涼爽」!夏天熱爆⋯全球升溫引發「溫度正義」

▲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警示。(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全球高溫也引發「溫度正義」議題。(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全球高溫導致夏天越來越長,想像每一個你正經歷的夏季,都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涼的夏季」,而人為不當的溫度調適,讓某些人成為享受空調的得益者,有些人則是高溫的受害人。建築環境控制教授林子平提出「溫度的正義」概念,並撰寫新書,書中也虛構科幻情節,有一天「涼爽的溫度」會在商店標價販售,但當人開始思考這議題,就表示靠近「溫度正義」的路了。

▲中央氣象署發布高溫警示。(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涼爽的溫度」根據不同場合、空間、使用時間標價販售,應該賣多少錢?(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林子平在新書《溫度的正義》前言分享了一段科幻情節,一家商店只販售「涼爽的溫度」,不過能依靠空間、使用性質、碳排程度等來決定價碼,像是車內、房間、社區、人行道、公園,郊區的森林、山岳、海灘、步道,還有營業用的,像農地、茶園、溫室、養殖池等價碼都不同,另有「社福卡」,讓中低收入、身心障礙、高齡者、戶外工作者享有涼溫補助。

林子平說,雖然這是他杜撰的情節,但如果建立在「使用者付費」的邏輯下,當「涼爽」變得愈來愈稀有,或許有一天就不該被視為免費,也要付出相應的價格。

然而「涼爽的溫度」應該賣多少?哪些人或空間需要貴一點、便宜一點?購買者有沒有基本額度?有沒有確保眾人溫度的基本需求?有沒有購買上限、共享溫度的權益?他說,「當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與溫度正義的核心主題更接近了。」

▲▼6月夏季電價凍漲 冷氣室外機。(圖/記者屠惠剛攝)

▲把室內溫度降溫的同時,冷氣機運轉產生的溫度,也正同步把戶外的溫度提高。(資料圖/記者屠惠剛攝)

全球高溫造成的衝擊正在發生,在「新溫度時代」人人都有可能既是室內空調的得益者,也是戶外高溫的受害人,而在人為不當的恩度調適下,也會讓某些人的享受,成為「另一群人的負擔」。

「溫度的不正義」來自全球及在地因高溫化,導致特定區域、族群、產業受害加劇,也來自人為不當溫度調適下,所造成的效益享受與困境負擔分配不均。

氣象專家、環境部部長彭啟明也特地專文推薦此書,他提到,夏天大家都習慣開冷氣,但把室內溫度降溫的同時,冷氣機運轉產生的溫度,也正同步把戶外的溫度提高,而這也是主要的排碳來源,將溫室氣體濃度往上推升,造成全球暖化、夏天愈來愈長、舒適的溫度也愈來愈少。

彭啟明說,一個小小開冷氣的舉動,多數人很難想像這和全球暖化有什麼關係?「事實上,一個人製造的量雖不大,但只要每個人累積起來就很可觀。偏偏二氧化碳無色無味,不像某些有色有味的空氣汙染,可以讓大家感覺得到,這也就是減碳很難徹底推動的大問題。」

▲鄭州高溫。(圖/CFP)

▲「溫度的正義」是新溫度時代,值得人人思考的議題。(圖/CFP)

他提到,如果我們都對溫度有高度的認知、重視,各種分歧與困難就可以有共同的標準、價值觀來討論,他讚賞林子平連續3本系列著作,投入在溫度的科普上,期待有更多人可以看到這問題。而這次新書《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所闡釋的正是一個可以貫穿的價值,人們未來努力的目標,就是讓溫度不要再快速上升,讓下一世代仍維持有較多舒適的溫度。

面對「溫度不正義」,該如何達到「溫度轉型正義」?書中將沿用國際知名教授McCauley針對能源正義分析,採用的3項原則來論述,包括「分配的正義」、「識別的正義」、「程序的正義」。

「分配的正義」是了解溫度分布的狀況,以及升溫來源(建築、交通)及降溫設施(如綠地、水域)的分配方式。「識別的正義」是要辨認出誰承受高溫的壓力,並承認及接受他們所受到的危害。「程序的正義」則要將資訊公開,使人易於理解,利害關係人能參與且表達意見,並納入決策。
 
另外也透過哲學思考來發想,參考知名的哲學思想實驗「電車難題」,從「效益主義」謀求集體幸福最大化、「道德主義」兼顧個別權益、「自由主義」尊重個人權利和選擇自由、「社群主義」中團結與歸屬的共善價值,來剖析「升溫難題」,提出符合正義的涼爽解方。

▲▼林子平新書《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由商周出版。(圖/商周出版)

▲林子平新書《溫度的正義》由商周出版。(圖/商周出版)

林子平新書《溫度的正義:全球沸騰時代該如何消弭升溫所造成的各種不公?》由商周出版,在今(6/27)於各大書店、通路發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