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諜網迷魂》預言、還是預演了甘迺迪刺殺案?

2024年07月4日 00:07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1963年遇刺身亡的前一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1963年在達拉斯遇刺身亡的前一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朱錦華/特稿

導演約翰 ·法蘭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執導的政治驚悚電影《諜網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10月在美國上映。翌年的1963年11月22日,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甘迺迪總統遇刺案。詭異的是,電影和刺甘殺案之間有著許多讓人費解的神奇巧合,讓人不免生一個怪異的念頭:《諜網迷魂》究竟是預言了甘迺迪遇刺案,還是「預演」了這宗世紀懸案?

關於刺甘案的陰謀論多不勝數,被懷疑的幕後藏鏡人包括:反卡斯楚的古巴流亡分子(為甘迺迪搞砸豬灣事件復仇)、貨車司機工會領袖侯法(Jimmy Hoffa) 跟黑手黨合作(以報復政府打壓工會)、被中情局推翻的南越吳廷琰政府的餘黨、美國的軍工複合體(擔心甘迺迪從越南撤軍,影響其利益)等。當然,不無可能還有共產黨的介入。

最後兩種陰謀論都指涉到可能是美國政府內部自己人「單幹」或勾結外國勢力犯案。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極受爭議的陰謀論電影《誰殺了甘迺迪》(JFK)就直言刺甘案是自己人幹的(最大獲益者是當時的副總統詹森)。而《諜網迷魂》內容描述的,正是美國政客勾結外國勢力(共產黨集團),合謀拱「 滿洲候選人」上位。

▲《諜網迷魂》。(圖/電影海報)

《諜網迷魂》是政治驚悚片裡的頂級經典。(圖/電影海報)

《諜網迷魂》跟刺甘案兩者之間的神奇巧合之處實在太多。例如,根據刺甘案官方文件:國會發表的《華倫報告書》(Warren Report),刺殺案的唯一兇手是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巧的是,《諜網迷魂》裡飾演「沈睡殺手」(Sleeper)的男星,名字是勞倫斯·哈維(Laurence Harvey)。

比較奧斯華與勞倫斯·哈維在片中飾演的陸軍中士雷蒙· 蕭(Ramond Shaw), 兩人神奇相似之多更是讓人不寒而慄。雷蒙父親早亡,母親改嫁;奧斯華也是。兩人年齡相仿(奧斯華犯案時24歲),同樣性格孤僻,人緣極差。兩人都是退伍軍人,而且在軍中都是神槍手。電影中,雷蒙是被共黨洗腦的「沈睡殺手」。奧斯華則是一名狂熱的共黨分子,曾前往蘇聯居住和學習。但是他在蘇聯時曾否被訓練為「沈睡殺手」,不得而知。

▲▼槍手奧斯華刺殺甘迺迪後,被帶到警局訊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官方的《華倫報告書》認證:李·哈維·奧斯華是刺甘案唯一的兇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而電影進入高潮時的刺殺片段,其逼真程度更仿如是一場真實刺殺的預演。奧斯華是否刺甘案唯一的真兇,至今仍有爭論。奧斯華可能「不知是真實存在的」刺甘案陰謀集團有沒有在犯案前看過、或是「參考過」《諜網迷魂》這部電影,不得而知。所以,《諜網迷魂》不幸的預言了刺甘案的悲劇,這個說法是可以成是立的。但該片是否成了刺甘案的一次預先演練,至今始終還是一個謎。

法蘭克海默可說是一名運氣相當「背」的導演,好幾部創意大膽和有挑戰性的作品:例如探討利用醫學讓人年青不老的《脫胎換骨》(Seconds,1966)、以及描述阿富汗人不屈不撓奮鬥精神的《鐵騎士》(The Horsemen,1971),都票房失利。《諜網迷魂》由於調子相當悲觀,剛開始時票房也不好。刺甘案發生後,由於影片涉及刺殺總統話題太過敏感,在全美戲院上映的機會大大減少,更絕少在螢幕上播放,且禁播時間長達10年。《諜網迷魂》的收益,是後來經年累月海內外累積起來的。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