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總統府委員會疊床架屋? 2圖一次看懂如何開會&誰來扛責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滿月前夕召開「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副總統蕭美琴、國安會祕書長吳釗燮、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副秘書長張惇涵陪同出席。賴總統除宣布將組成三個委員會推動新政,並接受現場媒體提問。(圖/記者湯興漢攝)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滿月前夕召開「信賴新政 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資料照/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在6月19日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及「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三個委員會後,引起外界質疑是否有疊床架屋的質疑,尤其在權責問題、政策討論與產生的過程,有許多疑慮。對此,《ETtoday新聞雲》彙整2張圖表,讓讀者一次看懂,未來委員會的執行方式與權責。

對於外界質疑委員會權責與性質上,是否會有「疊床架屋」的狀況?政府高層人士指出,委員會可以定調是「諮詢性質+政策輔佐性質」,而具有最終決策權,且要承擔政治責任的,依然是總統、閣揆與行政部門。

在會議運行的流程方面,政府高層人士指出,在「制定議題」方面,會先由執行秘書、副執行秘書擇定議題,經由副召集人同意,並由總統拍板;另外,委員成員同樣可以提案。

▼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性質定義,以及政策制定流程。(圖/記者陶本和製表)

▲▼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名單、委員會性質定義,以及政策制定流程。(圖/記者陶本和製表)

在議題拍板之後,行政部門必須先提出報告,此份報告要先向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報告。經報告達成共識之後,行政首長才會在委員會上提出並進行報告。

舉例而言,「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第一場會議,就是由環境部長彭啓明、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分別以「氣候變遷對全球跟台灣衝擊影響評估」、「台灣電力供需轉型與挑戰」為題,各進行12分鐘的簡報。

在簡報結束後,則進入「閉門」的委員討論時間。高層官員表示,總統致詞、行政部門簡報都會全程直播,但委員會討論採閉門的形式,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根據評估,委員討論時間至少2個小時,在會議結束後,則會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總統府發言人,以及當天與會的行政首長舉行記者會,轉述會議中達成的共識與討論,並接受媒體提問。

至於政策的產生與決策過程,政府高層表示,由行政部門提出報告跟政策版本,進到委員會討論,倘若在討論過程中,有高度共識就可以形成政策,那麼行政部門就可以依權責來執行跟推動;如果遇到可研議調整的部分,則由行政部門帶回研議,形成可行政策後來推動。

倘若在委員會中,遇到高度爭議的問題,政府高層表示,會在委員會中繼續討論,不會強推政策,而行政部門也會就窒礙難行之處加強溝通。

▼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政策制定流程。(圖/記者陶本和製表)

▲▼總統府設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委員名單、委員會性質定義,以及政策制定流程。(圖/記者陶本和製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