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敦慈透露,親戚愛喝滾到冒泡泡的熱湯,最後不幸罹患食道癌。(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顯示,民國112年有206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男性占超過90%。除了菸酒、檳榔外,經常食用高溫或太燙的熱湯、熱飲,也是食道癌的主要風險因子。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自己的親戚對熱湯情有獨鍾,時常舀「滾到冒泡的湯」直接入喉,後來不幸罹患食道癌,醫師開刀進去發現都是癌細胞,不久後即離世。
「我常問人家,『你覺得染頭髮毒,還是熱湯毒?』」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說,絕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染頭髮」,事實上熱湯(>65°C)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2A致癌物「極有可能對人類致癌」,染髮則被分在第3類,並無證據顯示其對人體存在致癌性。
譚敦慈一再提醒,「不要喝那麼燙!」並指自己的親戚愛喝滾燙熱湯,後來被診斷出罹患食道癌。她感慨地說,「開刀進去,(發現)整個都是癌細胞,就關掉了,也很快就走了。」
▼親戚罹患食道癌,開刀「都是癌細胞」很快即離世了。(示意圖/123RF)
台灣人好客熱情,習慣叫人「食物要趁熱吃」,譚敦慈示警,千萬不要!若無法隨身攜帶溫度計量測餐點是否超過65°C,可靠手來評估,以手去摸碗或杯子,一摸感覺很燙就是超過65°C,必須先放涼、暫時不要喝,待不燙手時再享用。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在台灣社區世代研究發現,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這些習慣者的3.80倍、2.29倍和2.62倍。在日常飲食方面,美國癌症協會表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為延長保存期限,會添加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這些防腐劑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合,會形成已證實為致癌物質的「亞硝胺」,傷害黏膜,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食道癌在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另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65°C以上的熱飲歸類為食道癌可能的風險因子,研究顯示,過燙飲食引發食道癌的風險為一般熱食的1.92倍。
林莉茹表示,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出現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由於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平時應提高警覺,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注意食物溫度是否過燙,盡量等放溫涼後再食用,以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