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ECFA已經名存實亡了!

2024年08月6日 17:19

▲ 中國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圖為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陳斌華。(圖/記者蔡儀潔攝)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賴清德總統就任才幾天,中國飛機戰艦又圍台軍演,並配合AI模擬戰爭畫面進行了一波大内宣。5月31日中國又突然宣布對台灣134個稅目產品中止適用《兩岸經貿協定》(ECFA)的優惠稅率,加上半年前停止的12個優惠稅目產品。《兩岸經貿協定》的ECFA早收清單中539項優惠商品,至今已中止了146項,比例逼近30%。看起來,正在加大打擊台灣的經濟。

中國將ECFA武器化 作為統一的經濟武器!

中國方面一再強調,ECFA是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簽署的,但「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中方「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高唱搞台獨就沒有和平,也沒有經濟利益。

通常兩國貿易協定都是基於雙方經濟上的互利需要,而非以政治為主要目的。中國卻一再強調ECFA是基於「九二共識」或「反台獨」的政策。這就證明中國對台灣的貿易協議或「利台措施」都是基於政治考量。歐美國家經常指控中國將「經貿武器化」,不是沒有道理。

▲ ECFA被中國視為政治上的利台措施,一再強調ECFA是基於「九二共識」或「反台獨」的政策。(圖/CFP)

ECFA被中國視為政治上的利台措施,若無助於統一台灣,中方當然就會收回「利台的稅率」。這是必然的結局。台灣有句俗諺,「菜蟲吃菜,菜腳死」。佔了什麼便宜,總是要還的!國內不少人認為中國生氣了,升高文攻武嚇,擴大經貿懲罰,都是民進黨執政的結果!事實是這麽簡單嗎?

中方中止ECFA優惠稅率的產品「恰巧」就是中國生產過程的項目

這種論調都是缺乏國際經貿或國際政治知識的愚蠢論調。如果中國很需要、自己沒有辦法生產某些必要的產品時,即使你一直罵它,它也會繼續進口。舉個例子,中國一直不敢懲罰台灣晶片的進口,原因是它非常需要。中國中止ECFA的產品名單,大多是機械設備、紡織品、石化產品等,「恰巧」都跟中國統計局列出的產能過剩項目重疊。

中國這些產品「實際上進口需求也不多」,而且許多製造業的台商早就在中國設廠、或乾脆遷廠南進了、或進行分散市場,實質的影響其實不大!換句話說,中國是為了保護自己生產過剩的產業,才以台灣搞台獨為藉口,中止ECFA一些項目的優惠稅率。這是中方得了便宜,又賣乖的典型作法,把單方毀約的責任都推給台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國際經貿協定的疑慮!

▲ 中國一直不敢懲罰台灣晶片的進口,原因是它非常需要。(示意圖/取自Pixabay)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中國崛起帶來歐美經濟上的第一波「中國衝擊」

歐美學者的研究發現,從1990年起,從中國進口的大量廉價產品造成美國一百五十萬的工人失業,而且許多依賴在地產業的美國很多社區遭到中國廉價產品毀滅式的打擊,至今無法恢復經濟活力。

當中國廉價產品剛開始大量進入歐美市場時,大多數經濟學家和各國政府並不太擔心中國產品大量進口的衝擊,即使是受衝擊最大的美國也是作如此的想法。大量進口廉價產品可能會使一個國家在整體上感到受益良多,尤其在消費面因便宜的進口品不斷增加時,會使消費者更加富裕,但它們在實際也會持續傷害大量工人的就業機會。

無限制地進口中國廉價產品已被視為經濟上的自殺行為

2013年戴維.奧托、戴維.多恩和戈登.漢森發表《中國綜合症》的研究報告後,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社會對中國經貿政策的立場開始發生了質變。這個報告後來被稱為第一波「中國衝擊」(China shocks),內容就是指證中國廉價的進口品帶來的失業潮。此後,美國社會的反中浪潮就快速形成了。

▲ 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18年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2018年川普總統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時,反中已經廣泛地成為美國社會和兩黨的共識!然而,中國卻不知節制,自視是經濟和軍事的超強大國,刻意在東海、台海、南海同時發動軍事擴張的行為,公然反抗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這些抗美的動作,自然而然加深了美國社會反中的思潮。至今美國反中的情緒只會越升越越高,完全看不到天花版!

台灣是這二波「中國衝擊」的受惠者?

在第一波「中國衝擊」中,歐美傳統的製造業幾乎被中國橫掃一空,而台灣透過ECFA的運作,反而創造了出口中國的更多機會,所以台灣是第一波「中國衝擊」的受益者!但是,中國目前內需不振,正希望透過補貼及低價出口的傾銷行為來拯救經濟。除了一般商品採取積極削價出口之外,北京更將電動車、電池、太陽能及綠能相關設備、等產業視為中國經濟和科技轉型的「新質生產力」產品,更是突破歐美貿易封鎖的利器。

但是,歐美國政界已有不少人認為北京又再打造第二波「中國衝擊」了,企圖全面掠奪歐美電動車及綠能產品的市場。如果這些中國大幅補貼的「新質生產力」產品能夠成功地低價傾銷歐美市場,歐美的汽車產業和綠能相關產業一定會被中國的低價策略打跨,那麼歐美國家還有什麼實體產品的製造業可以生存下來呢?

▲ 歐美國家已對中國電動車及綠能產品開刀,祭起了高關稅的殺手鐧。(圖/CFP)

因此,歐美國家已經對中國電動車及綠能產品開刀,祭起了高關稅的殺手鐧。未來歐美國家阻止中國高科技或綠能產品進口的貿易貿易壁壘只有越多越廣,也越來越高!所幸台灣出口依賴中國的程度相當有限,在歐美國家對抗第二波「中國衝擊」的經貿戰爭中,基本上影響不大。如果應變得宜,台灣應該很有機會成為歐美電動車和綠能產品供應鏈的重要角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