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西全變形!她腦下垂體腫瘤壓迫眼球 台大術中MRI避留後遺症

2024年08月6日 13:12

▲▼台大醫院引進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圖/記者洪巧藍攝)

▲陳小姐的腦下垂體腫瘤復發,台大醫院透過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可以在術中看到切除的狀況,評估是否有需要再進一步處理。(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40多歲的陳女士,兩年前因為腦下垂體腫瘤復發,壓迫到眼球,出現視力模糊、看東西變形等情況,被緊急轉往台大醫院,最糟情況恐會失明。台大醫院正好引進「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技術,讓醫師術中就有最新影像協助判斷,更精準也更安全,而陳女士成為第一個接受此模式治療的個案,術後復原相當良好。

台大醫院今日舉辦記者會發表醫療成果,院內從2022年完成台灣首座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為神經外科手術帶來革命性的突破。該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113台開顱及脊椎手術,顯著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度。

陳小姐回想當時視力受到很大影響,包含眼球不自主偏向一邊,看東西會變形,例如看門會整個歪斜,幫她追蹤的醫師研判是下垂體腫瘤又復發「這次很嚴重」要馬上來大醫院,還被叮囑不能騎車,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視力會突然就改變,無法感知眼前東西真正的距離與形狀。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郭律廷指出,陳小姐曾經因為腦下垂體腫瘤在2013年接受過一次切除手術並且有伽瑪刀放射線治療,後續則持續定期追蹤,這次再次復發,成為台大醫院首例進行開顱手術並於手術中進行 MRI檢查的個案。

▲▼台大醫院引進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圖/記者洪巧藍攝)

▲腦下垂體病患陳小姐(中)順利康復,出席台大醫院引進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精準手術之於外科的重要性,例如在腦部,只要切不對或者多切一點點,就會造成病人一輩子後遺症,但如果切不夠,就白開一場。

郭律廷指出,在傳統開顱手術中,醫師主要依賴術前的影像資料,如磁振造影或電腦斷層掃描。然而,由於腦組織在手術過程中會因腦脊髓液流失、腫瘤切除等因素而發生移位,術前影像的精準度會大幅降低。

現在透過「術中MRI」能即時提供高解析度的影像!陳晉興說,這讓醫師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腫瘤或其他病灶的邊界,最大程度地進行手術切除,幫助醫師避開重要的功能區域,同時保護腦部的正常功能區,降低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台大醫院引進術中磁振造影(intraoperative MRI)系統。(圖/記者洪巧藍攝)

▲陳小姐術前檢查確認腦中腫瘤(白色區塊)達4公分且壓迫眼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教授賴達明以考試形容,大家都希望一次考不好,還能有第二次機會,術中MRI就是這樣的角色。醫師先完成第一次的切除,透過術中MRI即時確認狀況,再評估是否有需要更進一步切除,相當於更精確的導航,更可以讓醫師不用在手術之中冒險,以台大目前收治的個案,約有7成病人在術中MRI確認之後,病灶還有需要再切除。

賴達明說,這樣的治療目前是自費,一次約需額外收費約10萬元,但不是所有神經外科病人都有需要,主要是困難、複雜、惡性度高的患者。像是原發性腦瘤會像手指一樣伸進腦組織,或者惡性度高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要有最大範圍切除才有好的存活。

至於以陳小姐的情況來說,她曾經接受伽瑪刀放射線治療讓腫瘤已經變硬,且侵入海綿竇,可能會傷到血管、動眼神經,如果直接開到很乾淨,很可能就會拉扯到神經,才需要用這樣的技術。而未來台大醫院將繼續推動醫療技術的創新,並計畫擴大術中MRI系統的應用範圍,例如整型外科軟組織手術等。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