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智商稅還是真養生? 專家:「中藥餐飲」噱頭大於成效

▲中藥。(圖/記者黃孟珍攝)

▲有人質疑中藥餐飲是否有養生功效。(圖/記者黃孟珍攝)

記者陳香菱/綜合報導

近年來,餐飲掀起一股養生風潮,「中藥餐飲」深受消費者喜愛,成為餐飲市場的新寵兒。但中藥餐飲的價格過高,功效也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讓部分消費者質疑,只是在繳「智商稅」。北京石景山醫院中醫科主任任芳則指出,「噱頭大於實際功效!」

依中醫養生「藥食同源」的概念,許多食物既能提供營養,又能起到藥物的作用,通過合理的飲食,可以達到預防疾病、增強體質的目的,但不是「萬物皆可入中藥」。

據《新華網》報導,任芳認為「中藥餐飲」的噱頭大於實際功效,中藥的專業度很高,每個人適合的配方不同,商家很難同時做好專業性和食材適配度,健康與味道好之間也不容易平衡。

看準健康商機,許多業者紛紛推出中藥相關產品,將養生概念融入日常飲食中,從傳統的藥膳湯品,到創新的中藥鹹酥雞、中藥霜淇淋,餐飲的品項不斷推陳出新,滿足消費者對健康與美味的多元需求。

▲中藥。(圖/記者黃孟珍攝)

▲國人對保健意識逐漸提升。(圖/經濟部提供)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顯示,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連年攀升,民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111年因防疫需求增加,產值更達226億元,年增17.4%。

消費者李子曦指出,她希望吃食材健康的東西,飲品有「靈芝」兩個字,聽起來就很健康,但不清楚是否真的有功效,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我喜歡嘗試新事物,中藥奶茶算是中藥和奶茶的跨界結合體」。

河南鄭州東濟堂的中醫館曾以「藥香」在鄰里間頗為知名,近期卻意外因館內的「食養廚房」在網路爆紅。東濟堂中醫館創辦人李嘉慧表示,初衷是想讓「中醫生活」走進千家萬戶,「創辦食養廚房,是建立在患者有需求的基礎上,不少年輕的寶爸寶媽不會做飯,他們能從中醫館開設的課堂學習如何做飯。」

中藥藥理學研究學者提醒,「中藥餐飲不等同於藥品,消費者要保持理性」,目前來看,這些新興的中藥餐飲更多以宣傳養生觀念、心理安慰和文化認同為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