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等不到移植 他裝心室輔助器「續命10年還能出國」

2024年08月13日 12:42

▲▼台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跨團隊跨院區攜手合作,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病人慶生記者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高階循環輔助團隊今日幫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病人左先生(左4)與邱小姐(右4)慶生。(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末期心臟衰竭得仰賴心臟移植救命,但是器官捐贈嚴重不足,讓不少患者來不及等到心臟就離世。台大醫院今(13)日公布最新醫療成果,心衰竭患者若裝置「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其3年存活率和接受心臟移植病人相當,台大已累積近百人接受輔助器放置,其中50歲的左先生使用時間超過10年,是至今存活最久個案,不僅是恢復正常生活,還維持固定健身活動,甚至常到國外旅遊。

台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心室輔助器團隊召集人陳益祥指出,造成心臟衰竭的病因很多,不是所有病人都能接受心臟移植,或是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發現癌症或其他心臟移植禁忌症,居家型的左心室輔助器,成為末期心衰竭病人及家屬們的治療選擇。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過去嚴重心臟衰竭患者相當辛苦,等待心臟移植是唯一的路,很多人等不到就走了,現在這樣的高階循環輔助讓病人找到希望,透過心室輔助器放置,從一開始可能要在醫院等待移植,現在居家型儀器的使用,更可以讓病人可以返家,回歸正常生活。

台大醫院1995年完成心室輔助器植入,2002年開始便成功植入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到目前為止總計有94例使用居家型的個案,年齡從最小僅10歲到最大有85歲。

50歲的左先生則是使用最久的個案,陳益祥說明,左先生在2013年9月因急性心肌炎入院,等待心臟移植,住院期間因為心臟功能急速變化,急救裝置葉克膜數天後,選擇裝置居家型(長期)心室輔助器。雖然後來病人符合心臟移植條件,但仍決定選擇繼續使用心室輔助器,到目前為止,病人術後恢復狀況穩定,正常社區生活,維持固定健身活動也常至國外旅遊。

台大醫院2018到202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無論何種原因裝置居家型心室輔助器病人(含不符合心臟移植條件或年齡超過70歲以上)的3年存活率與心臟移植病人(去除裝置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接受移植的)相比,並沒有統計學上差異。成績和國外發表的大型研究相當,此結果也在今(2024)年國際心肺移植醫學會上進行發表,驗證居家型心室輔助器與心臟移植皆為末期心臟衰竭病人的醫療選擇。

台大外科部心臟外科醫師王植賢表示,居家心室輔助器概念已經類似人工關節、人工水晶體,可以視為人工器官,當心臟出現問題、收縮力不好,心室輔助器就可以幫忙,成為器官的一部分。陳益祥指出,這也讓現在接受輔助器的病人可以思考,後續要選擇接受移植,也可以繼續使用輔助器。

目前居家心室輔助器符合條件者可健保給付,王植賢表示,個案必須要先通過心臟移植審核進入等待名單,還有一些其他條件要符合,例如要在等待移植過程中一年發生兩次心臟衰竭且住院使用強心藥等情況才能夠專案申請;若不符心臟移植條件則就需自費使用。台大心血管外科醫師紀乃新補充,自費費用約在400萬至500萬。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