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資料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袁茵/台北報導
因為總統大選政治獻金申報不實,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面臨創黨以來最大政治風暴,身為當時競選總幹事的黃珊珊也成為黨內究責對象,雖然她已於日前請辭中央委員一職,仍難敵要她辭去不分區立委的聲浪,但16日召開的中評會,「倒珊」、與「保珊」互為角力,最後沒結論。儘管如此,黃珊珊的處境依舊「內外交迫」,一方面國民黨要報藍白合破局一箭之仇,拚命「打珊保柯」,另一方面過去就爆出兩人不合傳聞的「血滴子」前立委蔡壁如直接在政論節目「開撕」,民眾黨內鬥也因此檯面化。
1998年當選台北市第二選舉區(內湖區、南港區)議員的黃珊珊,從政經歷至今已經超過25年,過去曾於2012年、2016年以親民黨黨籍角逐該區立委,但皆不幸落敗。
黃珊珊於2019年接受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邀請,加入了台北市政府擔任副市長,而2021年新冠疫情在台灣本土爆發後,身為北市衛生局督導長官的黃珊珊,因與柯文哲一起召開疫情記者會,成為家喻戶曉人物;2022年柯文哲任滿卸任時,黃珊珊以無黨籍身份挑戰台北市長選舉,輸給國民黨籍的對手蔣萬安。
▲2023年「君悅會談」現場,柯文哲與黃珊珊。(資料圖/記者李毓康攝)
黃珊珊過去的背景屢次被外界質疑,儘管她待過新黨、親民黨與民眾黨,但因為與潛艦國造召集人、國安會諮委黃曙光是兄妹,加上2016年民進黨與柯文哲跨黨派組「首都進步大聯盟」時,黃珊珊與民進黨吳思瑤一同入列,拚拉下北市各區國民黨候選人;雖然黃並未成功選上,但外傳前總統蔡英文欣賞黃珊珊,所以黃也從此被國民黨貼「小英女孩」標籤。
2024總統大選,黃珊珊加入柯文哲競選團隊擔任總幹事職務,但在柯文哲與時任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進入「藍白合」曖昧階段時,因為黃珊珊主張柯文哲應參選到底、不能對民調做讓步,所以與時任發言人陳智菡一同被視為「主戰派」;隨後「藍白合作」破局,國民黨更將矛頭指向黃珊珊、陳智菡。
國民黨「打珊保柯」戰術 民眾黨憂「脣亡齒寒」不領情
相較於民進黨在政治獻金案上不斷揭發柯文哲帳目錯誤,國民黨在看民眾黨爆發創黨來最大政治風暴時,傳出有中常委要黨中央約束台北市議員鍾小平、游淑慧別持續攻擊柯文哲,否則瓦解2026、2028藍白合可能,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以「希望柯文哲能夠非常順利平安渡過此次危機」送暖。
不過,國民黨也將戰火轉向黃珊珊,因「藍白破局」結下樑子的桃園市議員凌濤開始攻擊黃是戰犯、拿假民調等,游淑慧則呼籲柯要好好花時間看看身邊的人。
▲黃珊珊。(資料圖/記者湯興漢攝)
民眾黨內人士分析,民進黨現在專打柯文哲,國民黨專打黃珊珊、守護柯文哲,但對於民眾黨來說,國民黨這種「打珊保柯」策略,不見得真的能「保住柯文哲」,國民黨希望清理破壞藍白合作的人、把黃珊珊視為最大阻力,「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體的,因為你無論戰略怎麼切,脣亡齒寒。」
民眾黨內有蔡壁如逼宮 柯文哲推黃珊珊每天開記者會「消除仇恨值」
黃珊珊在2024總統大選為「主戰派」,蔡壁如則投入「藍白合示範區」中一選區,兩人明顯立場不同調;過去不斷傳出黃珊珊與蔡壁如2人不合,但雙方皆未證實,直至政治獻金案爆發後,蔡壁如則在網路節目專訪時「開撕」。
蔡壁如15日直接喊話黃珊珊要負責,甚至與主持人王淺秋拿著黃提告會計師端木正的照片,質疑「妳看她的嘴臉耶!妳看她嘴角都上揚,這不是嘴臉嗎」、「所以每一筆請款裡面,總幹事都不簽名?」、「她是律師,她懂得閃躲法律,就跟京華城一樣,所有公文上都沒她的名字」、「兩位戰狼小姊姊跟總幹事去打會計師,要是我在,我絕對不可能讓這種事發生」,被外界視為在逼宮。
▲前立委蔡壁如。(資料圖/記者袁茵攝)
不僅如此,中評會內部也有一股「開除黃珊珊黨籍」勢力,認為身為競總總幹事未能稱職做好「大總管」工作,難卸其責;然而會議中考量會計師端木正與財務長李文宗問題更大,是否要一同賠上黃珊珊,黨內認定有討論空間,加上「除名」意味著要解除黃珊珊的立委身份,事關重大,因此中評會以「沒有結論」結束,並預計20日再召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評會召開前夕,黃珊珊透過臉書除坦承大型活動經費都是由她為請款人之外,也向黨內表達她會致歉深省,無非也是一種壓低姿態。
昔日的台北市長接班人,如今被推向懸崖邊緣,柯文哲近期多次護航黃珊珊「混亂的時候就不要再添亂了」、「處分後面再來處理」,甚至說出「該處分的要處分,但也不是一次全部幹掉,這樣也不對」等言論,18日更宣布要比照疫情期間每天召開記者會說明查帳進度,且就是由黃珊珊負責。
民眾黨人士透露,現階段就是每天比照疫情記者會,因為現在外界疑惑的點很多,那就秉持「公開透明」出面說清楚,至少這樣可以「反守為攻」,而這確實也是柯文哲一種「保護黃珊珊」策略,讓外界看見黃珊珊負責的一面,洗刷外界「沒扛起責任」的仇恨值,「每天講就是每天曝光,某種程度就是給她一個被關注的舞台,看黃珊珊能不能對外說明清楚,這是一種機會,也是一種考驗。」
▼柯文哲、黃珊珊。(資料圖/記者屠惠剛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