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琴、沈伯洋遞交聲請書。(圖/記者皮心瑀攝)
記者皮心瑀/台北報導
日前有媒體揭露花蓮縣一家兒童少年安置機構爆出虐童案,引發關注。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與沈伯洋27日召開記者會,發現該育幼院長年有多位、多起孩童遭受不當對待,質疑花蓮縣政府介入太慢,且中央政府也並非完全無責,現場遞交聲請書給衛福部,盼中央能幫助身在火坑的孩子們。
出席記者會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關於新聞報導提到今年四月將小孩綁在輪椅上案件,是由於該院生當時不聽勸爬到高處,院方表示要給他體驗教育,迫使院生簽署同意書後將其綁在輪椅上,甚至將其推到籃球場曝曬太陽,在中午用餐期間還餵給院生疑似餿水糊狀物。被綁院生有如廁需求,卻被拒絕,並請他直接使用尿布,而這個並非個案。
馮喬蘭說,事隔半月,又有院生被懷疑偷竊,遭到育幼院教保組長用膠帶綑綁手腳,並要求罰站於黑色資源回收桶,當時籃子裡頭還有垃圾。在接觸該院院生後,發現不只虐童頻傳,還有霸凌。有院生自3歲進入育幼院後,長期遭受毆打,透過熱溶膠棒或藤條打在背上,甚至都是在公開場合打小孩。也發生前院長拿木頭椅或塑膠椅子向院生丟,讓院生心生恐慌。而有怨言或打抱不平或逃跑的院生,則可能被隔離、孤立、霸凌,甚至直接被安排住在廢棄舊院舍,不僅門鎖壞掉、沒有床,桌上佈滿煙蒂和灰塵,浴室都是蜘蛛網,熱水也無法調整,還要面對隨時都有員工闖入房間的風險。
林月琴指出,該機構在今年7月剛經過改選,但令人訝異是過去十多年來多起兒虐事件、評鑑丙等等問題,都無法撼動該院人事安排與調動,儼然成為一個家族事業,而不是專業經營,若發生不當對待事件可能造成彼此隱藏掩蓋事實行為。
林月琴也質疑,育幼院過去院長因對兒少不當對待而被裁罰,機構從上到下多是彼此認識親屬關係而互相隱匿,比單一個案蓄意虐待更可怕的事情是,因為長官做工作人員跟著做,但並不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就是虐待。安置機構文化是共有的、學習的、約定俗成的,若長期主導機構運作的主管都會出現這樣的行為,那怎麼想像這個機構的照顧文化形成的照顧策略?是以換了這麼多任院長,甚至裁罰後院長變成董事,這根本是把小孩權益視為無物。
林月琴批評,該育幼院長年績效考核只有乙等或丙等,如果有改善措施以及花蓮縣政府持續觀察並監督,應該是歷年逐步進步,但反而近年來有惡化狀況?中央政府也並非完全無責,因中央主管機關不可能毫不知情,多年來是否有督促地方縣市政府積極改善育幼院狀況?
林月琴認為,現行的責任通報制度,只要知悉案件沒有第一時間通報,後續就可能會成為裁罰的對象。所以若要不被裁罰,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讓案件爆發,結果就是從生活輔導員、院長、執行長、社工、局處到縣政府大家一起隱瞞,因為爆發就會有共同受罰問題,有關孩童不當對待是否有揭弊者條款這點必須研議。
林月琴也說,關於社福考核中強調轄內安置,是否會造成為了轄內安置而轄內安置,而無法考量機構好壞、孩童權益,導致孩童陷入更不利狀況,這點也要請衛福部必須重新檢視轄內安置必要性。
沈伯洋則指出,花蓮縣政府做為地方主管機關,負有監督與查核轄內兒少安置機構的責任,必須確保機構的照顧品質,並對不當對待案件進行調查與裁罰。然而,相關的調查進度與裁罰結果尚未明確,且至今未見公告相關資訊,花蓮縣政府是否介入太慢,為何沒有於第一時間確保行為人遠離機構?針對連年績效考核持續惡化的機構,花蓮縣政府是否有進行輔導措施,以確保所有兒少得到應有的保護與照顧?
沈伯洋說,現行制度下,兒少在遭遇不當對待時,多面臨申訴管道不暢通的問題,像本案的當事人是相對缺權的兒少,可能因缺乏文字能力或對制度的理解,更難以順利申訴。政府應加強申訴管道的可近性與暢通性,並提供支持,確保兒少能夠有效表達聲音,獲得應有的保護。這不僅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未來他會要求由中央來進行制度檢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