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文/中央社
香港教育局在中學三年級的公民、經濟與社會科教材有關性教育部分,教導學生要拒絕婚前性行為,並舉例若學生有性衝動可以「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相關內容不但引來香港立法會議員批評,連外媒也熱議。
綜合港媒近日報導,香港教育局日前上傳中學三年級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公經科)教材,其中有關性教育部分引起社會熱議。
該部分的教材列明學生需要學習拒絕婚前性行為,教導學生避免性衝動,如約會時「避免性感衣著」、約會地點可選在鬧市和快餐店,避免在幽靜場所。如果發現自己有性衝動,可以「避開」、「轉移」。
其中,教材中有份由學生訂立的戀愛與親密界限承諾書,寫出自己如有性衝動會如何控制等。
教材中又舉例,如果雙方可能會發生性行為,可以選擇包括「立即離開現場」或「一起到運動場打羽毛球」等。
相關教材在香港引起廣泛討論,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教導學生如有衝動時可以打羽毛球是不切實際,反問怎樣在時間緊迫下預訂場地及借球拍。
近日不少外媒都報導上述教材,如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及獨立報等。 其中紐約時報報導,香港青少年覺得有衝動可打羽毛球的說法很有趣,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該政策背後的官員「頭腦不清」,還有人把它變成了性俚語,用「羽毛球友」代替「炮友」。
報導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年輕人經常用俚語談論性,如果約會對象問要不要「來我家看貓咪後空翻」,就是有另一種涵義。現在香港也流行了新的俚語,就是「我想和你一起打羽毛球」。
獨立報也引述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有羽毛球的朋友」現在變成有關性的委婉說法。 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25日回應表示,相關教材並不是保守,是希望保護青少年,主要是就讀初中,12至14歲的學生,教導他們要正確為自己負責任,懂得愛護自己及尊重別人,學生將來成長要面對更複雜的社會及環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