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0403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雙北震度達4級卻沒收到國家警報,氣象署事後檢討國家警報發送標準,為提升全民地震應變能力,中央氣象署今宣布,9月1日起,新增預估規模6.5以上較大地震的預警機制,震度達3級就發送警報,預警可提早2到3秒,每縣市警報次數多1.4次,兼顧防災且不擾民。
氣象署表示,考量規模6.5以上較大地震常伴隨較長的搖晃時間及強大的低頻能量,尤其高樓層感受到的搖晃程度相對明顯,氣象署新增預估規模6.5以上的地震速報發布條件。這項調整可進一步涵蓋多種地震情境,提升警報發布的覆蓋範圍,進而提高預警的準確性,避免漏報。
國家警報納入新增條件後,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之「地震速報」發布條件包括「當地震預警系統預估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針對預估震度可能達4級以上的縣市民眾;或預估發生規模達6.5以上地震,且預估震度可能達3級以上的縣市民眾。」
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國家警報在民國105年上線,地震預警系統偵測到地震規模5.0以上且震度達4級地區就會發送,今年0403花蓮地震後發現對於較大地震有需要調整的空間,因此113年6月5日邀請專家學者科學探討,7月17日也邀防救災單位針對發布影響討論,預計9月在原有條件下,新增規模6.5以上地震,針對震度3級以上區域發送國家警報。
吳健富進一步說明,0403地震後發現現有發布警報條件會低估部分縣市震度,發生沒有達到或漏報現象,規模6.5以上地震破裂時間會比較長且有強大低頻能量,認為應納入發送範圍,預估在實行後可以涵蓋多種地震情境,除規模5且震度4級以上的中度規模地震,規模6.5以上地震因後面還有能量釋放,可以涵蓋中大型地震,讓民眾適時收到警報做相關反應,並提高預警準確性。
吳健富也指出,該調整後將有三大效應,首先是以0403地震的台北市案例來看,調整震度3級以上就發送,可以提早2到3秒發送預警時間;第二,依據0403地震經驗,初始震報可能會低估,未來規模6.5以上地震可提供較早預警時間;第三,規模6.5以上地震破裂時間比較長,搖晃時間較久,加上有強大低頻能量及高樓效應,若1樓震度3級,震波進入建築物後,9樓震度會放大3倍到震度4級,未來收到警報可提早防範家具或重物掉落等反應時間。
至於新增規模6.5以上且震度3級就發送警報,會不會讓警報變多且擾民,吳健富強調,2022年迄今規模6.5以上地震有8個,其實不多,以發送標準調整估算,每個縣市警報次數將多1.4次,在合理範圍內,單一縣市最多為4次,譬如台北市、新北市等,另基隆、桃園、新竹市、新竹縣各有3次,可以兼顧防救災需要且不擾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