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醫療奉獻獎得主看偏鄉計畫 籲政策「更積極措施」解決

▲▼             。(圖/李醫師提供)

▲李醫師率醫療團隊前往偏鄉地區義診。(圖/李醫師提供)

記者白珈陽/台中報導

衛福部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爭議不斷,醫療奉獻獎得主李醫師認為,台灣目前醫療狀況與韓國相似,都面臨少子化與偏鄉醫缺的困境,但韓國政府試圖透過強制醫師前往偏鄉服務,以活化偏鄉醫療環境,雖導致韓國醫師罷工事件,仍可見韓政府試圖有所作為;如今衛福部也正在嘗試活絡台灣偏鄉醫療,儘管整體計畫尚未完善,卻是勢在必行。

曾獲新北市及全聯會醫療奉獻獎的李醫師表示,他參與偏鄉義診活動已數十載,見證了偏鄉人口老化、年輕人出走,現今偏鄉地區的少子化問題,已經到了無法輕易扭轉的地步。他說,台灣的少子化問題加劇了偏鄉地區的醫療困境,許多學校因學生人數銳減而面臨廢校或併校的危機,這直接影響了當地兒童接受基本牙科檢查和治療的機會。

衛福部為解決偏鄉醫缺環境,推動「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於牙科部分斥資24億元,但本土小牙醫認為該計畫疑是為國際牙醫開後門,讓國際牙醫可快速拿照,多次提出抗議。

對此,李醫師提出見解,他以韓國醫師罷工事件為例,他說,台灣與韓國面臨相似的少子化和偏鄉醫療困境,韓國政府為了增加偏鄉醫療人力,強制醫師前往偏鄉服務來活化偏鄉,其措施卻引發了醫師強烈的反彈,爆發了大規模抗爭行動,但在醫師罷工期間,權益損害最大的依然是病人,重病無醫可看,已經有多名患者向政府求償,「這是一個醫師、政府、病患3輸的局面。」

他直言,衛福部推動的偏鄉醫療精進計畫內容中,開放的醫師名額遠遠不足以解決偏鄉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不過儘管開放的名額嚴重不足,偏鄉醫缺的困境卻仍是真實存在,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解決偏鄉醫療問題,此計畫是勢在必行。

李醫師認為,這類政策若在台灣推行,也需考量當地醫師的反應和實際效果。他提出解方,政府應該制定更具體的措施,如要求新進的公費或自費醫師簽訂合約,承諾在偏鄉服務一定年限,以確保政策能夠真正落實,並鼓勵醫師在偏鄉長期駐點,與當地民眾建立信任關係,從根本上改善偏鄉地區的醫療服務。

李醫師說,目前偏鄉地區約有300多萬名民眾無法定期接受牙科檢查,而全國有200多個鄉鎮甚至連1名牙醫都沒有。這些地方的民眾往往要長途跋涉才能找到牙醫,且即便找到,也只能接受最基礎的治療。

針對這些偏鄉醫缺困境,李醫師說,國內的牙醫師團體應該更有同理心,理解偏鄉地區民眾的需求,不要阻撓計畫的實施,這些民眾繳了健保費卻無法就診,健保實施26年,仍然沒辦法保障偏鄉民眾的就醫權益,這對偏鄉民眾是一種基本人權的剝奪。

他呼籲政府,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二期的推行只是開端,應該加速計畫的落實,並且不應過度擔心本土醫師的反對聲浪。他說,台灣政府必須正視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現實,並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除了現有的計畫,政府應該探索更多方式,例如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福利或激勵措施,增加年輕醫師在偏鄉長期服務的意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