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農業發展座談」雲林縣府力爭農業權 青農反映困境

▲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為讓青年農民了解國土計畫法對於自身農地規劃、產業發展及農民權益等相關議題,並掌握青年產業未來發展的動向及需求,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與雲林縣青農總會長蔡宗瑋、20鄉鎮青農聯誼分會幹部等近百位青農代表座談。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是農業大縣,農產業產值連續冠居全國第一,對於全國人民糧食安全的政策守護,是農民朋友長久以來無私的付出與奉獻,但農業的地位、農民的權益似乎一直不被重視,年輕人不願意留鄉務農,對於農業有排斥感,最直接影響的就是人口外流嚴重,這些讓雲林縣農村家庭衍生了隔代教養、城鄉差距、資源落差、貧富不均及弱勢社經地位的問題。

▲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近百位青農代表座談。(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張麗善指出,在全國國土計畫法通盤規劃檢討之下,雲林縣要配合劃設農業用地總面積8.7萬公頃,但中央對於劃設農業發展地區的土地,並無妥善規劃配套措施,國土要永續,農業縣不應該被白白犧牲,農民的心聲更不應該被漠視,從農應該是被認同的,所以強烈主張農業權,對於農業權主張以及農政資源的投入,雲林縣將不遺餘力捍衛爭取。

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表示,國土計畫法即將實施,雲林縣政府、縣農會透過與青農座談,反映地方基層農民聲音,盼中央採納。今日與會均為雲林青農幹部,就實際上所遇到的困難,眾人集思廣益,將問題、想法化為具體建議。不論是張縣長所主張的農業權、20鄉鎮青農集合所面臨的難題,送到中央,也希望中央採納,相信對於未來農業發展,一定有所幫助。

▲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農民朋友最關心的一點就是建蔽率、容積率問題。當前建蔽率已經很小了,國土法實施後,農民朋友是不是要再多買更多的土地,才能達到所需建設面積。(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相信改變一定是為了更好,但對從區域計畫法轉向國土計畫法,對廣大的農民來說,農一、農二到底有什麼不同,譬如過去說不利耕種區要種電,現在為何又將其劃為農一,任何好的政策我們都支持,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配套措施。
 
農業處長魏勝德強調,農業權不只是保障農民,也對全國糧食安全擔負很大的責任。雲林有將近50%從農人口,其權利跟義務、未來保障,縣府極為重視。尤其青農是農業最大的未來。此次與青農座談,除了傾聽他們的問題之外,也就國土計畫當中不合理,甚至沒有照顧到的農民的部分,透過這次座談,將我們的問題訴求給中央。
 
雲林縣青年農民聯誼會總會長蔡宗瑋提及,國土計畫法即將實施,農民朋友最關心的一點就是建蔽率、容積率問題。當前建蔽率已經很小了,國土法實施後,農民朋友是不是要再多買更多的土地,才能達到所需建設面積?另,青農代表林春生也提出,國家在進口外國糧食時所收的關稅應挹注到農業部門,好讓農政單位更有資源照顧農業與農民。
 
張麗善最後總結,雲林縣希望青年農民能夠留鄉、返鄉,農業如何永續發展更顯重要。除了農民權益、福利要有所保障,農地價值不能任受剝削,包含所有權、使用權、經營權,未來農地移轉跟奉獻與發展,皆是農業權訴求中重要考量因素。

雲林縣政府針對國土計畫法上路之前,已在20鄉鎮召開20場國土計畫說明會,藉由座談活動,希望傾聽更多產業青年代表的心聲,蒐集大家的意見反饋,讓地方政府來協助發聲,爭取產業發展需要的資源,讓農業的價值被重視,這樣人才才會願意留鄉打拼,產業才能真正落實永續發展。

▲雲林縣長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張麗善率相關局處首長偕同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等共同出席「國土計畫下之農業發展座談會」。(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斥資550萬改善西螺程氏家廟周邊 預期帶動地方景點共榮

►面對超高齡社會 雲林縣衛生局以紀錄片倡導「失智友善」環境

►斗六人行道整面突崩塌「秒變V字形」機車慘掉洞裡 驚快畫面曝

►這不是裝置藝術...虎尾賓士衝落花生田 車主雇拖吊車移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