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 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週三青年日舉辦座談,討論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台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日受訪時指出,中國如果真正重視領土完整,應檢討清朝與俄羅斯帝國簽訂的《璦琿條約》,該條約割讓了大批遠東精華地區的領土。對於賴清德的論點引發國際媒體關注,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中國對台灣的主張並非單純為了追求領土完整,而是試圖挑戰國際法體系,改變現有的國際秩序。他認為,台灣必須強化內部凝聚力,同時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在大國競爭中取得更多的主動權與話語權。

Y’s Day「週三青年日」16日晚間舉行青年座談,主題為「一點都不能少?中國的疆土焦慮與「自古以來」的未解之謎」,董思齊是在這場座談中做上述表示,同場受邀與青年分享觀點與想法的來賓還包括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政治評論員汪浩、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魏百谷,以及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認為,「一點都不能少」的固有領土概念是根基於中國的錯誤邏輯、錯誤數據以及錯誤詮釋,但卻牽動台灣的命運,也影響對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兩岸關係,亟需釐清。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強調,中國所說的「固有領土」完全是政治術語和騙術,大家應該了解歷史,才不會受騙。他表示,割地放棄中國主權是清朝咸豐皇帝決定的,不能將歷史黑鍋推給簽訂《璦琿條約》的外交官,至於《北京條約》其實是明文規定漢人聚落將設界碑,永不割讓,因此中國並未喪失主權,反而是中國和俄國人一起侵略西伯利亞的原住民主權。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江雅綺。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

對於中國「固有領土」如何因應時空背景而產生彈性,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魏百谷以中國和蘇聯(俄羅斯)的邊界談判為例表示,1989年戈巴契夫訪問北京,中國和蘇聯關係走向正常化,但當時適逢六四事件發生,西方國家抵制中國,使得中國無法承受「失去蘇聯這個盟友」,因此,雙方從1994年起便開始磋商東西兩段領土邊界,但過程「黑箱」,完全不公佈,直到2001年簽訂《中俄睦鄰友好條約》和2004年《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雙方的國界才底定,中國失去大量領土。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認為,民族國家是人造的事物,疆域是妥協的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並未提到領土,反而是中華民國憲法明文指示「固有疆域」,前者因自認繼承中華民國,因此有了領土問題。他強調,東方其實沒有西方民族國家的疆界概念,反而較為重視文化認同,「我們應該從全人類的觀點來思考,尋求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領土問題,而非一味強調固有領土」。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副教授魏百谷。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馬準威。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理事宋承恩直言,要回答台灣主權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台灣主權」。法律是論辯之學,重點在於用對我們有利的論述來說服國際,支持台灣主權,台灣人對台灣的主權,早已不需透過「中華民國」來詮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是國共兩黨的競爭時蔣介石提出的論述,現在已無用武之地。台灣主權應該向前看,不走回頭路。

政治評論員汪浩則指出,中國知名歷史地圖學家譚其驤曾說,地圖的邊界線有時偏向中國、有時偏向鄰國,這是「根據中共領導人和鄰國的關係而定」,可見中共對自己的「固有領土」並無定論,純粹是政治看法的產物。汪浩也表示,自己在1970年至1980年代在中國求學時,大量學習俄羅斯搶占中國領土的血淚歷史,但在中俄和解後,這些歷史就從教科書中消失,不再提起,讓他完整見證偽造歷史的過程。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呼籲,台灣年輕一代應該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無論是參與國際組織還是推動人權議題,都是台灣在全球舞台上發聲的機會。面對中國的壓力,台灣必須強化內部凝聚力,同時爭取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青年朋友應勇於走向國際,為台灣未來在大國競爭中取得更多的主動權與話語權。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政治評論員汪浩。

▲青年座談中國疆土焦慮與未解之謎,學者專家籲台灣應強化凝聚力爭取國際話語權。(圖/記者陳弘修翻攝)

▲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