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深秋時節,黑龍江號稱大陸第一「糧倉」大省,北大荒集團黑龍江七星農場享受豐收的喜悅。水稻田裡沒有農民辛苦彎腰收割場景,全是無人駕駛收割機和無人駕駛接糧車。通過大陸研發的北斗導航定位,農機手「一指神功」啓動,定位精確度達到正負2.5公分,不管是無人插秧、施肥或是收割不會偏離航道,還能24小時工作,超出50倍人力工作量。
趕在十月底入冬期間,黑龍江墾區北大荒集團各農業生產單位加快秋收進度。早期農耕社會都是靠人力收割速度慢,遇到極端天氣稻米直接毀損。如今,大陸各省收割季節進入「無人化時代」,結合北斗衛星廣泛應用,舉例需要一個月時間收割的稻田,運用無人收割機大約縮短3到4天或一週,無人插秧機工作量已經可以取代人力。
▼ 大陸各省投入無人收割機,「糧食大省」黑龍江農業廣泛使用無人機械,提升效率。(圖/北大荒集團提供)
北大荒智慧農場「一指神功」無人作業
掌握大陸糧倉重責大任的北大荒集團,目前次大陸智慧農場模範,所以科技研發對標全世界最先進的農業。該集團也首次邀請台灣媒體前往黑龍江建三江這塊豐饒黑土地,進入北大荒無人科技農場,展示無人插秧機、無人收割機震撼場景。
操作者透過手機安裝軟件,連接北斗衛星定位,「一指」按下,稻田裡無人的兩台機器等速前進,青綠色秧苗像是被施展魔法,依序精準地插在田裡。
北大荒集團七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高級主管劉建國介紹,插秧機路徑都是提前規劃,輸入需要的資料,設定一次就好,插秧機在田間的路徑會有記憶。包括遠程打火、熄火,秧苗箱的升降都是全自動,無需人工操作,插秧手可以有更多時間做別的事情。
「我們可以不限台數,機群作業,『一鍵作業』,最多測試一次15台上陣。」劉建國繼續說,無人插秧機還有加裝自動的傳感器,控制器、角度傳感器、深度傳感器才能做到無人插秧,包括避障的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包括一些感知的設備,可以實現更多功能。
劉建國也指出,「第一代無人插秧機訊號不穩定,跑到田埂或掉到溝裡。」事後不斷優化系統,透過北斗衛星導航的自動駕駛系統,加裝升級版裝置之後,第三代無人插秧機完全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精度在±2.5釐米之內。
▼ 北大荒集團研發第三代插秧機,完全實現無人駕駛。(圖/記者任以芳攝)
AI插秧機「超越人工50倍效率」
趕著冬天到來,北大荒百萬畝稻田收成與時間賽跑,無人收割機是最好幫手,可以實現全天工作,不會發脾氣又任勞任怨。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北大荒集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7%,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7%。
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農業生產部水稻辦副主任張華貴受訪時舉例,「無人收割機作業後,而且確認稻米收購完畢,我們開始進行標準化耕田改造用到的機械就是衛星平地機,把以前小格田改造成15畝地以上的大格田,更方便各種智能機械的應用。
張貴華也說,「通過這些智能裝備的使用和標準化改造,種植戶水稻每畝產量得到大大的提高,基本上比以前增產100斤以上。」從最初的「人扛牛拉」到拖拉機、無人機等齊上陣,機械化水平提升讓工作效率提高、人力成本降低,收益自然就隨之提高。
劉建國繼續介紹,「插秧機是24小時運作,一天可以插40、50畝地,不受天氣限制。相較我們一位十分老練的插秧手,一個人一天最快的速度也是一畝地左右,但是插秧機的效率是人工50倍。」
雇用駕駛員一天成本是600元到800元(單位:人民幣,同下),舉例插秧季節大約在10天左右,使用無人插秧機6000到8000千,將近1萬塊錢的人工成本就可以省下來,北大荒集團擁有一百多萬畝田地,以此類推,成本節約成本。
▼ 截至目前,2024年大陸糧食秋收總面積達4800多萬畝。(圖/北大荒集團提供)
「北斗衛星」為智能農具精準指路
「大糧倉」北大荒秋收進入後半程,截至目前,2024年大陸糧食秋收總面積達4800多萬畝,從作物前期長勢及已收穫情況看,北大荒集團今年糧食生產有望迎來「二十一連豐」,保障大陸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地位,無人機器提升了作業效率,必須繼續普及給農民認識。
惠達科技工程師徐磊負責銷售無人農業機具,公司總部在黑龍江哈爾濱。日前他與工作團隊前往雞西市參加豐收節,帶上自己公司無人農藥噴灑機,現場不少好奇農民詢問,希望透過「無人」技術,讓自己輕鬆點。
徐磊介紹,「我們可以安裝在拖拉機上,也可以安裝在水田的高速乘坐插秧機,也可以自走式噴藥機,只要方向盤裝上我們這套系統,透過北斗衛星給車輛導航,接收北斗信號之後,然後咱們在地裡規劃好航線,它就可以形成一個自動的作業。」
▲大陸自主研發「北斗衛星」帶動無人科技農業迅速開展 。(圖/記者任以芳攝)
徐磊表示,公司研發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已升級到第五代,安裝更加方便簡單,可直接在手機上操作。畢竟許多農戶對於科技產品感到陌生或焦慮,公司將地安排專業團隊幫忙用戶安裝,輸入參數定位或是軟件更新,透過雲端儲存,「一指神功」就能自動操作機器。
無人智慧農業也迅速在大陸各省開展,價格部分,徐磊介紹自家產品,剛推出第一代產品時,售價要4到5萬元(單位:人民幣,同下),推出到第五代產品只要1.2萬元上下,提升農民購買意願,除了東北三省市場,產品也銷售往大陸各地,同時跟著一帶一路政策,部分非洲國家也有訂購無人農機具。
徐磊也說,現在農村人口逐漸的流失,年輕人都去城市打工上班,再過幾年人口老齡化是恨大問題,包括人口參與到勞動生產人員一直在減少。「面對老齡化社會,我們就是研發數字農業產品,希望通過從耕種、豐收做全方位的無人農場數字化平台管理,目標實現科技種植務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