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心臟疾病連年位居國人死大死因第二位,高雄榮總在十年前就與高雄市消防局合作,率先全台在救護車上設置「即時無線傳輸十二導程心電圖」,即時將檢查結果傳送至醫院值勤群組,讓醫護團隊搶在患者到院前就能了解病情,並給予急救。延續高榮多年經驗,衛福部今年起針對高屏澎轄區醫院推動獎勵計畫,集結醫師人力,全天候守護緊急患者,截至今年9月就完成了1907例心電圖判讀,搶救54位心肌梗塞患者的性命,而協助急救的醫院也可獲一筆預算精進醫療品質。
▲心臟疾病連年位居國人死大死因第二位 。(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今年起,健保署以「113年度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支持高雄、屏東、澎湖急重症醫療合作,計畫補助以排班方式由急救責任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合作輪值,24小時都有醫師隨時協助,包含心電圖的判讀及車上用藥指導,使「到院前心電圖即時行動傳輸系統」擴大服務。統計今年1月至9月,高屏澎已成功傳輸1977例心電圖,搶救了54位心肌梗塞患者,並完成了15例雙重抗血小板用藥的急救措施。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組長林淑華。(圖/記者許宥孺攝)
健保署高屏業務組組長林淑華表示,一直以來健保署都相當重視急重症醫療,除了健保支付標準調整或點數加成外,為了鼓勵各區強化醫療服務,在每家醫院值班期間,完成心電圖判讀也會另有一筆風險移撥款預算,鼓勵醫院可藉此精進醫療品質。
▲高雄榮總今日舉辦到院前心電圖判讀成果發表,兩位心肌梗塞患者切蛋糕慶祝重生。(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榮總今日舉辦成果發表會,消防局六龜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劉柏群分享了2024年8月發生於高雄偏鄉的一次成功救援故事。劉柏群說,當時一名患者出現心肌梗塞徵兆,分隊洪家和、盧建豪、劉美妘及劉柏群救護員進行現場救護,並執行心電圖檢查,於晚間9點26分傳至119高雄市心肌梗塞到院前診斷群組,國軍高雄總醫院劉京翰醫師、高雄長庚醫院陳煌中醫師、國軍左營醫院洪嘉駿醫師及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劉冠宏醫師迅速診斷為心肌梗塞。
▲高雄市消防局六龜分隊EMPT劉柏群成功挽救心肌梗塞患者。(圖/記者許宥孺攝)
劉柏群表示,因為部分醫師有不同判讀,六龜分隊救護技術員於晚間9點46分、10點02分再次上傳心電圖,此時心電圖呈現Ⅱ、Ⅲ、aVF,V5及V6均呈現ST段明顯上升,此時群組至少8位醫師再度診斷為心肌梗塞,經過確認患者為急性心肌梗塞。六龜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迅速加入接駁,並依據高醫溫竣凱醫療指導醫師線上醫囑,當場給予患者雙重抗血小板急救藥物。患者抵達醫院時,義大醫院救護團隊直接將患者送入心導管室緊急手術,成功取出血栓並置入支架,患者已康復出院。
▲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暨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偉春。(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暨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榮譽理事長黃偉春表示,風險移撥款建置後,幾乎每一件心電圖傳輸圖都獲在線醫師秒回,不只值班醫師一位,每次同時都有多位醫師協助判讀,讓病人得到正確診斷、送到對的醫院,偏鄉患者也能在救護車上使用藥物治療。今年截至9月,協助判讀件數就比去年整年還多,不論是第一線的救護人員,或是後端指導醫師,醫護、消防通力合作,挽救了無數生命和家庭。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榮總院長陳金順表示,「到院前救護車心電圖判讀跨院合作計畫」可加速心肌梗塞的即時辨識,讓醫療團隊在患者到院前即可了解病情並準備急救措施。救護人員利用十二導程心電圖傳輸,將即時數據傳送至醫院進行判讀,使患者一抵達便能立即獲得治療,顯著縮短了治療時間。系統啟用以來,不僅提升心肌梗塞救治效率,偏鄉地區也受益於遠程醫療技術。
▲高雄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長陳俊宏。(圖/記者許宥孺攝)
高雄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長陳俊宏指出,高雄市每年緊急救護多達15萬8000多件,統計2023年,心肌梗塞有1306件,其中心導管治療15件。今年統計至今執行1223件心電圖傳輸,其中心導管治療59件、線上用藥15件。消防局今年也推動偏鄉醫療接駁計畫,確保每日偏鄉山區都有一位EMTP能執行中繼接駁,可依預立醫療流程給予注射、給藥、氧氣插管等處置。
▲救護人員替疑似心肌梗塞患者施作心電圖偵測,並上傳至群組給醫師判讀。(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醫師判讀為急性心肌梗塞。(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救護人員與高級救護技術員,並依照醫師線上醫囑給予急救處置。(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患者到院後,醫護團隊直接將患者送入心導管室緊急手術,成功取出血栓。(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