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角色對很多人生命造成影響。(圖/CFP)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因為父親做了一些關鍵的事,而對生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家族治療推手馮以量提到,他在13歲時父親出殯那天,目睹亡父竟七孔流血,從此種下「我不孝」的內疚,卻也對父親拋家的哀傷、恨意生根纏結,磨耗了30多年。生命中缺失的「父能量」如何療癒?他寫下新書《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送給所有在父愛缺憾裡受傷的孩子們。
心理諮商師、暢銷作家、家族治療推手馮以量推出新作《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他從重壓心上的一段回憶說起,13歲時父親出殯那天,目睹亡父竟七孔流血,從此內心種下「我不孝」的內疚,而無盡哀傷與對父親拋家的恨意也生根纏結,磨耗他30多年。
他從這份遺憾深入,陪伴著成年兒女們一一去看見,人生中那輪迴般的痛、難解之苦,原來是內心深處的父愛缺憾從未被照顧。
書中提及許多案例和故事,一位女性罵老公,「你不要像我爸那麼沒用!」又罵兒子,「為什麼你這麼像你爸?」然而,她渾然不覺自己複製了母親對父親的憤怒,並將這股憤怒帶進自己的家庭關係。
還有癌末的父親說,「我的女兒說她恨我,說她不需要爸爸。」不過馮以量說,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或「我恨你」,其實只是想告訴你,「我這麼愛你,為什麼都感受不到你給我的愛?」
還有父親懺悔,「我為過去的自己感到難過,也為我兒子感到抱歉。」對兒子家暴的他,小時候也是爸爸的暴力受害者;而他爸爸,幼年時也遭自己的父親施暴⋯⋯。
▲寶瓶文化出版《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圖/寶瓶文化)
馮以量提到,無論好壞,每一位父親都刻成了兒女的生命印記,即使長大也未曾消退。雖然不是所有關係都能和解,也不是所有缺憾都能彌補,但透過這本書的陪伴,或許有機會看清一位父親生命的全貌,理解父愛背後的承擔及侷限,進而能給自己更大的允許、更寬容的選擇,放下爸爸,也放過自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