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林業保育署推動生態保育 鄒族獵人監測台灣黑熊獲5萬獎勵金

▲▼  鄒族獵人協會科學監測 臺灣黑熊獵場現蹤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張岱分署長20日頒發臺灣黑熊監測獎勵金給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繼今年5至6月份三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臺灣黑熊畫面後,9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領域往北霞山登山路徑旁,再度拍攝到臺灣黑熊成年個體,顯示該區域黑熊族群非常活躍。為鼓勵參與巡護的部落社區進行棲地監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依據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在今(20)日頒發5萬元棲地監測獎勵金給協會獵人。

▲▼  鄒族獵人協會科學監測 臺灣黑熊獵場現蹤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今年9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監測到臺灣黑熊出沒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嘉義分署與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合作甫於9月出版《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首度公開鄒族8個部落間的獵場分布,本次拍攝到黑熊的地點屬於特富野部落獵場,鄒語名為thiataka,地勢較為平坦且終年有水,針闊混生林內有檜木、牛樟、殼斗科植物、野蘋果、山枇杷、楠木等,是野生動物經常利用且植被多樣豐富的地點,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的必經山徑。而協助執行黑熊監測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成立於107年,制定有「阿里山鄒族狩獵自治自律公約(einu)」規範獵人狩獵行為,自109年起執行阿里山鄉主要狩獵物種監測,落實狩獵成果回報制度,並積極投入臺灣黑熊生態給付監測巡守,與嘉義分署共同守護山林資源成效卓著。

▲▼  鄒族獵人協會科學監測 臺灣黑熊獵場現蹤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進行獵場踏查,山徑農路亦為野生動物常利用路徑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為增進部落社區對臺灣黑熊的認識並投入在地黑熊保育工作,嘉義分署自112年開始,於黑熊分布熱點區域推行臺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內容包括巡護監測及入侵自主通報,提供入侵通報獎勵及宣導部落黑熊誤補無罪,鼓勵在地民眾參與黑熊保護。巡護監測的部分由社區部落組織成立巡守隊,每月協助巡守黑熊潛在棲地,進行違法獵具通報及宣傳使用改良式獵具等工作。參與巡守的部落社區,配合紅外線自動相機的架設,於巡守範圍內拍攝到黑熊影像,每次發給至高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3次為限。部落社區所拍攝的黑熊影像,除可提供黑熊族群數量分布、生態習性監測資訊,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物種棲地的居民,以降低人獸衝突、共享保育成果。

▲▼  鄒族獵人協會科學監測 臺灣黑熊獵場現蹤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鄰近黑熊出沒的社區部落,可透過相關防護措施與生態服務給付一起共創與熊共存的家園。(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臺灣黑熊是瀕危的珍貴野生動物,依嘉義分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年少數黑熊個體有稍微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的情形,呼籲一般民眾如在有黑熊的山區活動,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跡,如排遺、爪痕或腳印,隨身攜帶熊鈴、哨子或發出聲響讓熊知道人的存在,如遭遇黑熊,應保持鎮定勿驚慌、儘可能拉開與熊的距離,並儘速離開現場。此外食物及廚餘應妥善包裝保存,避免味道逸散並落實無痕山林原則把垃圾帶下山,共同創造與熊共存的里山森林。

▲▼  鄒族獵人協會科學監測 臺灣黑熊獵場現蹤  。(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醒民眾,如於黑熊出沒的山區活動應多加注意自身安全。(圖/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