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篠田正浩的經典作《心中天網島》。右為岩下志麻。(圖/電影劇照)
作者/馬賽克
許多台灣人(甚至是不同地區的華人)會覺得日語比較容易「親近」,原因是日文裡有很多漢字,大概用猜的也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也是這麼以為的。但後來好多次發現自己「誤會大了」,對日文就比較「較真」了。
早年,我讀到一條資料,說導演篠田正浩(女星岩下志麻的丈夫)執導的《心中天網島》贏得日本《電影旬報》1969年「年度十大電影」的首位。我當時沒有多想,以為片名就是指「心裡的天網島」吧!多年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
日語漢字裡的「心中」,跟中文裡「心中」的意思差了十萬八千里。原來,日語漢字的「心中」,指的是「男女一起殉情」!《心中天網島》取材自日本「人形淨琉璃」(人偶戲)大師近松門左衛門的作品。江戶時代,由於階級、貧富差異等諸多因素左右,許多相戀的情侶往往無法終生廝守(尤其是男方已婚、或女方是妓女)。他們最終選擇了一起到另一個世界裡長伴彼此。
▲ 1974年電影版的《砂之器》。(圖/電影海報)
這種風氣曾經相當盛行,近松門左衛門則是最擅長訴說這類故事的高手。他的另一部被搬上銀幕的知名作品,是增村保造的《曾根崎心中,1978)。 如果大家不善忘,1997年在日本創下極高票房的《失樂園》,說的也是「心中」的故事。
我誤會大了的另一個的例子是:社會派推理小說大師松本清張的知名代表作《砂之器》(日語:砂の器)。1974年時它曾被野村芳太郎拍成同名電影。內容描述一名出身貧苦的年輕人,奮鬥成為著名音樂家(香港譯名《曲終魂斷》);但為了隱瞞自己卑賤的出身,最後犯下無法彌補的罪行。
我對這個書名/片名的第一印象:以為是指「沙漏」、「計時器」之類的東西吧?後來發現:我又錯了。原來它的原意是指「用沙堆起來的城堡」(英文片名The Castle of Sand),形容不堅實的美麗夢想,暗喻男主角追夢成空的悲劇。
▲黑澤明的武俠片經典作《大鏢客》。(圖/電影海報)
日語漢字是很有趣的東西。有些好像一眼就可以看懂的詞彙,其實跟我們原先所想的大相逕庭。又或是一些看似懂又非懂的奇怪詞語,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棒」(ぼう)這個字大家都懂。日語裡作名詞用,就是「一條柴」的意思。但是跟別的漢字組合起,卻往往產生天差地遠的含意。例如「相棒」是指「兩條柴」在一起,中文意思就變成「夥伴」、「搭檔」的意思。但是「泥棒」呢?「泥」在日語裡有卑下的意思。於是,「泥棒」就變成了「小偷」啦。
更有趣的是「用心棒」,「用心」在日語裡有「警戒」之意。於是,「用心棒」(一根警戒的棒子) 就變成了「保鑣」 。黑澤明的武俠片經典作《大鏢客》,日文原名就是《用心棒》。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