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杜冠霖/台北報導
今(10日)立法院對大法官被提名人進行詢答,司法院副院長被提名人姚立明報告時表示,自己一生不求官,有人質疑總統提名他是酬庸,但大法官提名需要一定法定資格跟繁瑣程序,現在民進黨沒有多數,要通過並不容易,這麼崎嶇怎麼能用酬庸形容?「說我不忠於政黨跟特定意識形態,不就正好證明我只忠於自己的專業跟良心,這正是大法官需要的條件。」姚強調,堅信自身憲法專業、豐富政治經驗可以讓憲法解釋更精緻落實,才接受總統提名。
立法院召開全院委員會,對司法院正副院長、大法官被提名人行使同意權進行詢答,今為正副院長被提名人張文貞、姚立明到場報告並備質詢。姚立明表示,憲法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性跟強烈政治性,大法官不可以任憑政治傾向、價值來解釋憲法,不論是針對人權條款跟組織,不得單就憲法文字理解,而是必須視各個國家實際政治發展狀況,憲法法庭既是法院也是憲政機構,做為法院,憲法法庭必須遵守嚴格訴訟程序,意味著裁判不能隨多數、少數意見更改,跟立法院議決完全不同。
姚立明指出,憲法法庭既然是法院,就不是民意代表機構,所以不受民意拘束也不對選民負責,只能被動因為訴訟請求行動,不像立法院、總統針對政治問題可以主動採取行動,憲法法庭同樣是憲政機構,決定具有一定政治影響力,也會影響與其他憲政機關之間的關係,憲法法庭必須將決策侷限於憲法爭議上、並在憲法面前證明其合理性。
對於憲法法庭運作,姚立明表示,它不像立法院決策必須向選民證明合理性,因為憲法法庭被憲法賦予制衡政治運作功能、比如說制衡多數決,也常常被動參與實際權力之間的政治爭議,憲法法庭具有法庭跟憲政機關雙重結構,不可能自外於政治,「這也是為什麼司法院組織法,把豐富政治經驗,當做提名大法官條件之一」。
姚立明強調,自己長期參與公共事務,特別是媒體工作,自己也特別從新聞自由角度做解釋,早期新聞自由侵害多數來自黨政軍外部干涉,我國從威權轉型到民主體制後,傳統報刊、廣播媒體等等,新聞自由來自外部干涉已經逐漸改善,但媒體老闆對所屬編採人員的干涉卻與日俱增,特別涉及選舉跟政治新聞。
姚立明舉例,媒體擁有者常以自身政治意識要求所屬工作人員配合,使得憲法保障的新聞自由至今無法成為新聞工作者護盾、反而成為媒體老闆的護身符,這對中華民國民主政治發展極為不利,憲法保障新聞自由是保障新聞工作人員,參與公眾事務後才理解實際內部狀況,體認到憲法保障新聞自由還有一大塊未能落實。
姚立明表示,自己的政治經驗有助於未來新聞自由相關解釋,自己還有相當多例子可以說明,參與公共事務對自身憲法落實的理解,30多年前參與人權協會理事,接到一個陳情案,一位鄧姓大陸老兵,因為開放大陸探親,在原配來台時要撤銷在台灣的重婚,這個案子雖然在台灣三審定讞,但憲法保障婚姻自由權,自己主動和律師聯繫幫他具狀釋憲,也促使第一個有關婚姻的242號解釋。
對於憲法工作,姚立明強調,許多都是實際參與並了解政治實務的人,才能夠確實落實憲法條文,如果無法把靜態憲法規範跟動態政治現實結合,就不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憲法解釋,自己求學時就接觸憲法領域,在德國也用修憲做論文主題,學成歸國後參與解嚴、集會遊行制定、修憲工作等等,都受邀提供意見,自己自信能夠擔任憲法解釋者。
姚立明直言,「我一生不求官,有人質疑總統提名我是酬庸,但大法官提名需要一定法定資格,提名程序就很繁複,更何況需要經過立法院同意。」姚強調,現在民進黨沒有多數,要通過並不容易,這麼崎嶇困難的一條路怎麼可以用酬庸形容?「說我不忠於政黨跟特定意識形態,不就正好證明我只忠於自己的專業跟良心,這正是大法官需要的條件。」
姚立明表示,自己堅持專業、理想,用自身憲法專業、豐富政治經驗可以讓憲法解釋更精緻落實,才接受總統提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