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國與阿聯敲響「AI爭霸戰」 中美晶片科技戰場延伸中東(下)

2024年12月26日 17:48

▲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圖/路透)

▲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圖/路透)

文/香港01

從「邀請設廠引發美國顧慮」這點,又會牽引出中東AI競爭的重要剖面「中美博弈」。無論中美「新冷戰」的描述是否準確,如今的中美科技競爭,確實越來越有「芯冷戰」的味道。早在川普(Donald Trump)前次執政時,美國就已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限制全球晶片製造商對華為出口半導體;拜登(Joe Biden)上任後更是擴大管制,在2022年10月推出了《晶片法案》,內容包括禁止英偉達和AMD分別對華出口A100、H100晶片以及MI250晶片。

2023年8月,拜登再簽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公司在投資「受關注國家」的敏感技術領域前,必須通知財政部以獲批准;2024年12月,美國祭出三年來第三波打擊,將140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限制黑名單,品項除增列24種晶片製造設備和三種軟件外,也將高頻寬記憶體(HBM)納入管制。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圖/路透)

這種「小院高牆」的作法,不只是要阻止中國在半導體、AI領域取得優勢,更是要防止盟友成為「破口」。例如荷蘭的ASML就在美國要求下,於2023年3月、2024年1月、2024年9月陸續實施對華出口管制,日本也同樣面臨美國的不斷施壓。只是這種作法雖有一些成效,卻也迫使中國走向「自給自足」、甚至進行反制。到頭來,情況或許正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12月所說,在晶片競爭上阻礙中國獲取技術是「做白工」,鼓勵美國企業投資半導體、在未來科學領域創新,「可能會比出口管制更重要」。

而美國種種舉措,當然也對中東造成影響。例如2023年8月英偉達就透露,美國政府已要求在向「部分中東國家」出售先進AI晶片前,須先取得商務部許可。而所謂「部分中東國家」,當然包括積極採購晶片發展AI,又同時與中國交好的沙國、阿聯,理由當然也是擔心中國「繞道」中東規避制裁。2024年5月,美國又加大安全審查,放緩發放英偉達等企業對中東出口AI加速器(NPU)的許可,等於實質阻止了交易進行。

身處這種局面下,沙國與阿聯當然不能毫無反應。沙國一直在AI領域與華為、阿里巴巴、商湯科技等陸企合作,面對美國持續施壓,利雅德只能小心翼翼維繫平衡,希望保住對華合作同時獲得美國諒解。

▲商湯科技推出的生成式AI「日日新5.0大模型」五大產品更新亮相。(圖/翻攝商湯科技)

▲商湯科技推出的生成式AI「日日新5.0大模型」。(圖/翻攝商湯科技)

例如2024年2月沙國成立聚焦半導體產業的Alat基金,其執行長阿米特·米達(Amit Midha)就先後接受中美媒體採訪,既對《新華社》強調,與中國合作對於沙特發展AI產業至關重要、希望與中企建立更多合作夥伴關係,也向《彭博社》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要求保持製造鏈和供應鏈的完全分離,但如果與中國的伙伴關係會給美國帶來問題,我們將從中國撤資。」

而在現實操作上,沙國同樣遊走在中美之間。2024年9月,沙烏地阿拉伯阿美(Aramco)的數位技術子公司Aramco Digital就與美國半導體新創Groq合作,著手在沙國建立全球最大的數據中心,預計在2025年投入運營。

2024年10月,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與Google Cloud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在沙國成立新的AI中心,由PIF資助、Google運營。據全球科技政策顧問公司Access Partnership估計,新的AI中心將在8年內為沙特經濟累積增加710億美元的GDP。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智慧城市。(圖/路透)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圖/路透)

不過沙國並沒有停下對華合作的步伐。2024年5月,阿美旗下基金Prosperity7就對智譜AI(Zhipu AI)挹注4億美元,是該輪融資的少數投資者,也是中國四大生成式AI初創企業(智譜AI、MiniMax、Moonshot AI、零一萬物)中,第一筆重大外資挹注,當時《金融時報》就曾披露,一位接近Prosperity7的人士稱「沙國不希望矽谷主導這個產業」。2024年9月,沙國SDAIA又與華為簽署諒解備忘錄(MoU),啟動培養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和AI人才的項目。

而與沙國相比,阿聯對華剝離的趨勢相對明顯,這當然與阿聯的布局比沙國成熟完整,結果招致美國的大力施壓有關。

2023年3月,阿聯AI巨頭G42收購了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1億美元股份,但在美國強烈要求下,G42被迫在4個月後出售持股。2023年11月,G42可能與微軟達成交易的風聲傳出,諸如《紐約時報》等媒體便開始警告「美國先進技術可能通過阿聯流向中國」,商務部更是威脅可能對G42實施出口管制,G42只好在2024年2月表示「已經撤回所有在華投資」,更承諾停用華為設備。2024年4月在美國放行下,微軟這才與G42達成協定,向G42投資15億美元,而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微軟的Brad Smith將加入G42董事會,G42則能使用Microsoft Azure平台進行AI開發與部署。

▲輝達logo。(圖/路透)

▲輝達(nVIDIA)。(圖/路透)

而在美國管制英偉達晶片出口的情況下,阿聯也積極尋找替代方案,包括與美國的OpenAI探討投資晶片生產,以及邀請台積電、三星前來設廠,想從長遠上解決這一問題。只不過從《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內容來看,美方顯然又擔心設廠會成為圍堵中國的「破口」,因而以「設立監督機制」為由介入干預。

當然從現實來看,美國施壓無法根絕沙國、阿聯的所有對華科技合作。以後者為例,即便阿聯已被迫剝離大量AI、半導體領域的涉華業務,卻還是在再生能源、電動車和電信領域上與中國保持合作。只不過中美博弈引發的供應鏈擾動,無疑會增加中東AI競爭的複雜性,並在一定程度上牽制兩國的發展雄心與進程。

從當前態勢來看,阿聯因為布局較早,仍在AI領域維持領先,但沙國的急起直追已經不容忽視,再加上中美進場的複雜變數,這場中東AI爭霸戰的最終贏家,顯然還在未定之天。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