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今年推分區總額制 台大院長憂醫療生態扭曲:非病人安全考量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談分區總額。(圖/記者洪巧藍攝)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談分區總額。(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今年推行醫院各別總額,若申報超出標準會打折給付甚至不予給付,盼解決健保點值偏低與落實分級醫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2)日無奈表示,若政府硬要實施,台大醫院仍只能配合接受,但此舉把財務壓力轉至醫療院所,是財務考量,絕不是從病人安全跟醫療品質去做考量;他憂心此舉實施後,公立醫院之外的醫院難保沒有人球問題,也恐使醫院人才流失、醫療生態扭曲。

健保署今年推行「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石崇良日前透露,這是比照南區做法,各分區的每個醫院都會有各自的總額,用去年醫療收入為基準給予「每點1元」,以保證今年收入不會比去年少。另針對醫院在收治急重症患者、配合政策剛性需求如實施居家醫療,支援偏鄉等會有保障措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石崇良說明,在排除需保障部分,其餘收入若超出基準則會分三階段折付,再往上則不予給付,讓醫院有目標做自我控管。為了避免醫療人球等情況,若出現「不當轉診」會廢除該醫院基本額度保障,申報點值全改用平均點值計算,收益將較低。

吳明賢今日受訪對此相當憂心,無奈表示若政府硬要實施,台大醫院只能配合接受,問題還是整個健保「餅不夠大」,總額制度只是把多年來財務的壓力給醫療院所跟第一線的員工。他說,其實全世界做總額的國家,例如英國,最後都會有效率與效能問題,出現病人有病看不到或者檢查排很久。

健保強調會保障醫院收入至少和去年一樣,吳明賢則直言,「醫院要付出的可能更多!」他分析,醫療花費一定是持續成長,有兩大因素,其一是人口老化,這些高齡族群使用醫療資源多,多重共病、慢性病,在急診壅塞也都是這些人,加上癌症等,總額成長趕不上自然成長,第二是現在有很多醫療新科技、新藥,確實可以挽救人命,但是費用也相對昂貴。

吳明賢表示,醫界被動接受政策仍然無法抑制醫療成長,硬要用行政的手段或是管理的手段去做,即使公家醫院奉公守法,正常經營,但公立醫院僅佔醫療量能的三成而已,難保其他醫院不會有人球問題。

▲▼健保明年實施「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個別醫院分階給付架。(圖/健保署長石崇良提供)

▲健保明年實施「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個別醫院分階給付架構。(圖/健保署長石崇良提供)

媒體問及是否可能有什麼措施來因應,例如調高掛號費?吳明賢坦言,目前還沒有想到比較好的因應措施,調高掛號費等措施,都是有可能的作法。「但是醫院不一定是賺錢,台大醫院過去也曾發不出薪水,還和國家借錢。有人說南區可以做的制度,為何北區無法執行?這就要討論總額公式已經20幾年沒有修改,但是考量人口移動等情況,已經無法反映實情。」

吳明賢語帶無奈指出,分區總額純粹從財務面的考量,但絕對不是從病人為中心或是疾病的處理去考量。公立醫療機構成立的目的就是照顧國人的健康,吳明賢重申,政府要做台大一定會配合政策,但是影響一定會越來越大,現在台大北榮等公立醫院住院醫師招募不易,特別是困難科別更是招募不足,就是因為薪水不比私人醫院,有的人甚至「直接去醫美」不拿專科。

健保新措施也是希望大醫院門診減量、落實分級醫療。吳明賢則直言,門診減量其實對醫學中心來講很不公平的,住院部分收一個虧一個,甚至急診、兒科等收益是負的,但不能因此把它停掉,就得靠門診來補,醫院的維持相當複雜,不是一句小病別來大醫院看即可解決。

吳明賢說,醫療界有聰明的頭腦又很認真的工作,但是正派經營的醫療本利卻那麼低,顯示應是整體制度應該改革。他最擔心的是,除了正派經營的醫院會更難經營以外,人才的流失,醫療生態的扭曲,若醫療生態一旦不平衡,要再去重新建立一個好的生態,恐怕得花更多時間。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