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長程家平。(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台北報導
氣象署改制後首任署長程家平1月15日即將退休,創下了去年任內「颱風警報一發布就會登陸」紀錄,一輩子都在跟天打交道的程家平,卸任後對氣象的使命並未畫下句點,程家平說,他是宅男型的,退休後不會在網路上發文談氣象,但將投入國家研究機構持續為氣象領域努力。至於下任署長人選,2名副署長呼聲高。
中央氣象局2023年9月改制為氣象署,當時氣象局代理局長程家平接任首任氣象署長一職,與「任內3年無颱風登陸」的前任氣象局長鄭明典命運大不同,程家平宛如有「颱風體質」,2023年一上任不但有4個侵台颱風,更終結了台灣連續4年沒有颱風中心登陸紀錄,2024年任內更寫下「颱風警報一發布就登陸」的獨特紀錄。
程家平任內面臨許多挑戰,去年4月3日不但遇上花蓮芮氏規模7.2大地震外,更面臨颱風警報一發布就登陸的巨大考驗,包括凱米、山陀兒、康芮颱風外,天兔颱風即便登陸前減弱為熱帶氣旋,也以熱帶氣旋之姿登陸台灣。
▲氣象署長程家平(左)、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右)。(資料圖/記者李姿慧攝)
回顧去年挑戰,程家平說,去年有3個颱風很大且各有特色,包括凱米颱風在外海轉了一圈圈花了13小時,最後在北部登陸後,卻造成南部大雨;山陀兒颱風在高雄外海休息24小時後才進來,在高雄登陸、北部卻也發生大雨;康芮颱風經過蘭嶼站附近造成很多傷害,因直接在花蓮附近登陸,也帶來強勁的風力。
極端氣候下的預報面臨外界質疑不準確挑戰,程家平淡然表示,他並不覺得委屈,「預報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科學程序,面對極端氣候,不確定性的掌握、呈現和溝通至關重要,要讓民眾和防災單位知道有其不確定性,預先做好最壞的準備。」
程家平坦言,氣象署面對颱風和地震,靠的是專業團隊的運作,但真正的挑戰來自「開創」。他直言:「過去國家對氣象產業的生態體系、制度與人才推動有限,這是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並非一、二年內可完成,至少要三到五年,氣象署已擬定氣象產業政策並依此推動政策,盼未來見到成效。」
▲氣象署長程家平1月15日退休。(資料圖/記者李姿慧攝)
讓台灣的氣象服務不僅僅停留在預警,擴展至更全面的產業應用,是程家平任內重要的任務和里程碑,程家平說,他任內有兩個新任務,一個是推動氣候服務,另一個是促進產業發展,這兩件事一體兩面,氣候服務可讓氣象資訊被理解和有效應用,否則預報得再準,無人會用也無人懂,不就浪費力氣白報了,讓這些資訊在科學所及精確預報下,能讓各領域有效運用。
程家平對氣象的熱愛和初衷也將在退休後延續,談及退休後的生活,程家平笑著說,自己是「宅男型」性格,退休後不會在網路上發文談氣象,但未來將繼續為國家氣象產業發展努力。他透露,未來可能國家研究機構扮演顧問的角色,為氣象領域持續努力。
至於未來可能的氣象署長接棒人選,程家平表示,「氣象署內的兩位副署長馮欽賜、呂國臣都非常優秀,且有不同特質,但最終人選需由交通部部長根據氣象業務特殊性做考量,且要由總統任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