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輪截斷台灣與美日韓電纜 國安人士:國際應協力建懲罰機制

▲▼中國貨輪涉嫌拖斷我海纜 離譜航跡曝光。(圖/翻攝自杜奕瑾臉書)

▲中國貨輪涉嫌拖斷我海纜,詭異航跡。(資料照/翻攝自杜奕瑾臉書)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基隆港野柳外海海底通訊電纜日前受損,結果是被一艘中國貨輪「Shunxing 39」(順興39號)拖錨損壞,由於貨輪航道軌跡不尋常,各界評估是中國「灰色地帶」、極限施壓的作為再升高。一位國安人士9日表示,此一事件有三個省思:第一是要強化海底電纜韌性;二是建立國際通報機制;最後則是國際間要協力建置懲罰機制。

對此事件,除了貨輪航道軌跡不尋常外,中華電信日前也表示,此次受損的電纜,是主要連接台灣與美國西岸的海底網絡電纜,由多國電信業者共同擁有,包括中華電信、美國AT&T、日本NTT、韓國電信(Korea Telecom)、中國電信及中國聯通等。顯見動機上,也有意測試截斷我國與國際友盟的通信連結。

一位國安人士9日指出,省思共有三方向:第一,是如何強化海底電纜韌性,並巡檢防堵類似事件再發生;第二,是建立國際通報機制,過去類似狀況僅只屬於貨運或海巡體系示警,但民主國家的合作示警將使得行政體制提升至國家安全層面思考;第三,國際共同協力如何建立懲罰機制,若有貨輪蓄意破壞基礎設施,如何付出相應代價而非換個船名繼續橫行,國際共同協力相當重要。

事實上,日前在總統府舉行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次桌上推演時,就有模擬過海纜遭到破壞時,該如何應處。國安人士表示,如何強化台灣關鍵基礎設施韌性,預計也將成「2025城鎮韌性演習」重要驗證主軸。

有關海底電纜被破壞一事,放眼世界各區域,台灣不是單一個案,由於隨著全球數位化與能源需求的增長,海底電纜在全球通訊與國際安全中扮演著至關重要角色。其作為全球互聯網的骨幹,承載大部分國際數據流量,而現代軍事行動高度依賴安全穩定的通訊系統,海底電纜對軍事通訊不可或缺。因此,海底電纜成為潛在攻擊目標。

台灣海纜遭到破壞,早在2023年時,曾發生於本島與離島之間,由於連結台灣本島與離島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接續斷掉,嚴重影響馬祖民眾對外通訊及資料傳輸功能,馬祖頓時間形同孤島,當時研判正是中國盜砂漁船損毀所致。

2023年10月份,芬蘭和愛沙尼亞之間的兩條數據電纜被船錨拖過而損壞,當時主要嫌疑船隻Newnew Polar Bear懸掛香港國旗、在中國註冊;2024年11月,波羅的海兩條關鍵通信電纜也遭到破壞,其一連接德國與芬蘭通訊傳輸、另一條則連接瑞典與立陶宛,主要嫌疑船隻則是中國貨船「伊鵬3號」。

接著,就在上個月(2024年12月),從芬蘭輸送電力至愛沙尼亞的海底電纜「Estlink 2」與電網遭到破壞,一艘中國商船也遭到質疑。當時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表示「幾乎每個月都有船隻破壞波羅的海的主要海底電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