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固定的睡眠作息比睡多少時間更重要。(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圖文/CTWANT
許多人都知道,要維持身體健康,每天至少要有7至9小時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不過,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引述一份研究指出,除了要睡飽外,其實「固定作息」的時間也很重要,也就是說如果能讓每日起床、睡眠的時間都相同的話,可以有效降低20至48%的死亡風險。
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FB發文表示,一份刊登於《睡眠》期刊的研究表明,睡眠的規律性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比單純的睡眠時長更為重要。這項研究有超過6萬名參與者,透過加速度計記錄了一週的睡眠模式,結果顯示,作息規律與降低健康風險息息相關,尤其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上有明顯差異。
研究指出,那些能保持高度規律睡眠的參與者,其死亡風險比作息不規律的人低20%到48%。這種規律性如何影響健康?科學家認為,生理時鐘的穩定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規律的睡眠-清醒週期可調節激素分泌,包括皮質醇和褪黑激素,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免疫系統及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
此外,研究還發現,睡眠不規律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炎症指數增強,甚至加重胰島素敏感度的惡化,進一步威脅心血管健康。
不僅如此,睡眠品質也是一大關鍵。不規律的作息容易引發睡眠片段化,使人難以進入深層睡眠,從而影響整體健康。然而,這項研究亦存在局限性。例如,參與者的數據僅來自一週的觀察,無法充分反映長期睡眠模式。
但王思恒醫師也提醒,這份研究對象是以年齡較大的白人族群為主,未必適用於不同種族和年齡層。同時,逆因果關係也不容忽視,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可能更難維持規律作息,反過來增加了睡眠不規律的機會。
但王思恒認為,這項研究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首先,應該盡量在固定時間上床和起床,即使是假日也不例外。即便前一晚未能睡好,仍然需要遵循既定的起床時間,以免打亂生理時鐘。此外,上床時間可以稍有彈性,例如設定在10點30分到11點30分之間,但需避免過度偏離。
延伸閱讀
▸ 歐陽妮妮開箱「價值15萬」愛馬仕寶寶用品 遭網狂酸:靠爸族
▸ 網美奈奈子認泡湯!喊被網暴駁「4女侍奉1夫」 親揭富商身份
▸ 原始連結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