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調查,全台2.5萬貧困家庭,有超過3分之1不具有福利身分,其中多達4成需要借錢過生活。(圖/家扶基金會)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通膨衝擊,公益團體也面臨挑戰,家扶基金會認養計畫運作50年來,首度面臨龐大的認養人缺口,一度短缺上千份認養數。調查顯示全台2.5萬貧困家庭,有超過3分之1不具有福利身分,家扶扶助的案例就多達9千多戶,其中高達4成家長常需借錢過生活,3成5要借錢來付小孩的學雜費。
家扶基金會去年底曾公布調查顯示,許多弱勢家庭生活困難,卻因為同戶籍家人或父母、配偶的不動產等資產被算入,而不具有福利資格。
隔代教養的阿陞家就是一例,8年來由高齡76歲的外婆獨自拉拔,但因健康因素、技能跟不上數位趨勢,外婆已無法再繼續原本的清潔勞務工作,一家4口現在依靠微薄的榮眷半俸維生。阿陞的哥哥正服兵役中,高中起半工半讀貼補家用,為了年邁外婆與正值國中小的弟妹,考慮是否簽下志願役。
此外,家扶扶助的無福利身分家庭中,有36.1%曾具有福利身分,卻常看見因生病無法工作,但被計算虛擬薪資、突遭意外獲保險理賠、或繼承無法變賣的土地房產等情形,而失去福利資格,原本困難還未解決,又陷入更深的困境。
▲43%的家庭常要借錢過生活。(圖/家扶基金會)
雖有不動產是無法取得福利身分的主因之一,但家扶調查發現,無福利身分的弱勢家庭,超過7成家戶是需租屋或借住的「無殼蝸牛」,他們之中高達75.5%擔憂繳不出房租,也有55.1%會因租金壓力,選擇屋況不佳的地方,或因漲價被迫搬家。即便住在自有宅,還有近3成常擔憂繳不出房貸,高達43%無力修繕破損設施、超過5成2無力更換老舊家電。
芯芯一家三口就在爸爸過世後,仰賴媽媽在工廠作業員收入,每月租屋費就耗盡一半薪資,還常態兼兩份工。曾申請低收入戶資格,卻因未同住的外祖父名下房產而遭拒,家扶爭取資源扶助,包括生活物資、芯芯姊妹學習、田徑訓練開銷等。芯芯的媽媽因長時間重複性的勞動,引發肌腱瘤,近日開刀卻不敢多休養,為了一家餬口只能忍耐上工。
還有高達54%的沒有福利身分的弱勢家庭,自覺伙食費有困難;高達7成需要節省餐食費用來減少支出 ,3成以上覺得孩子營養不足。
▲家扶基金會調查,超過4成5放棄寒暑假課輔或營隊,為了節省開銷。(圖/家扶基金會)
不只為柴米油鹽煩惱,「學習支出」也是近貧窮線的弱勢家庭的另一項沉重負擔,家扶調查發現,育有國小以上孩子的弱勢家庭,有3成5家長需要經常借錢來負擔孩子學雜費,超過3成不讓孩子參加學校活動,還有4成5以上常放棄暑假課輔或營隊,都是迫於節省開支。
例如鈞鈞的媽媽因家庭因素,當初帶著僅有的3000元與孩子離家,決心要幫鈞鈞重新找回快樂童年。12歲的鈞鈞有職業體操選手夢,為了支持孩子的夢想,媽媽選擇做多份工時較彈性餐飲類兼職,每天趁孩子上課與睡覺時拼命工作,睡不到5小時。然而兒少生活照顧與學習支出,對弱勢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所幸目前由學校和家扶補助在培訓上的開銷。
家扶表示,國內認養人一度短缺上千份認養數,在各界支持下已回穩,但是「學校及社區方案認養」、「急難救助金」、「大專獎助學金專款」還需要支持,包括因城鄉差距讓教育資源不均,或因意外事件、天災、喪葬、重大疾病醫療費等,透過急難救助,提供最即時的幫助,舒緩受助對象負擔,可以返回生活常軌。
家扶基金會周大堯執行長也提到,家扶扶助不具福利身分家庭,多達9,434戶,他們的生活不穩定、孩子的學習更視現實狀況,突遭變故陷入危機,常無應變籌碼。邀請民眾一起支持「傳愛過好年」,接住弱勢兒少與家庭,即日起指定捐款單筆達1,500元,可獲得由家扶孩子手繪《好幸福保溫杯》一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