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生產製程上最重要的設備就是「光刻機」,大陸哈工大取得突破性關鍵技術。(圖/翻攝環球網)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哈爾濱工業大學日前宣布突破13.5納米極紫外光源技術,打破西方技術封鎖,也為大陸的國產EUV光刻機製造帶來信心。陸媒報導稱,掌握EUV光刻機主導地位的荷蘭ASML(艾司摩爾)至今對於這項消息保持沉默。
綜合陸媒報導,由哈工大由樊繼壯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採用放電等離子體技術,成功制備出了13.5納米的極紫外光源技術。這意味,哈工大此次取得的研發成果,將會從根本上彌補大陸國內光刻機產業在EUV光源方面的短板,大力推動國產EUV問世的步伐。
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荷、日等國通過掌控關鍵設備和材料,將全球半導體產業掌控在少數巨頭手中。極紫外光刻機(EUV)是晶片製造關鍵設備,其核心技術13.5納米極紫外光源研發難度極大,僅掌握EUV光刻機主導地位的荷蘭ASML(艾司摩爾)。
即使大陸近五年半導體產業有加速進步,前一段時間現任ASML CEO克里斯托弗·富凱曾依然公開表示,「華為芯片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依舊是落後於英特爾、台積電、三星至少10到15年。」
外媒也評論,大陸中芯國際雖在汽車產業和其他工業應用的成熟製程取得進展,但在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片仍遠落後晶圓代工巨頭數年。
但根據哈工大這次發布消息,已掌握微縮投影光學系統、EUV多層膜技術、光學加工與檢測系統、雙工件台等七項光刻機核心技術。
陸媒《網易》報導稱,哈工大突破13.5奈米EUV光源技術,採用粒子加速產生紫光,與ASML採用的美國光源技術和德國徠卡的透鏡技術不同,展現更具突破性的創新。
中芯國際和華為等大陸企業已實現7奈米晶片生產,但要突破3奈米等更先進製程,必須仰賴EUV曝光機。哈工大的光源技術突破,也為大陸國產EUV設備自主化規劃出新路,也為日後國產晶片注入信心。
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創始人王國輝(Wong Kok Hoi)認為,「這是國產EUV誕生的關鍵轉折點。」一旦大陸市場完成對EUV光刻機的研發與量產,那麼這場「晶片戰」就會宣告結束,不僅中芯國際有望追平台積電,華為也將徹底掙脫「枷鎖」,一飛沖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