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單親」單身生子!她直球對決6大問:小孩有爸爸媽媽也不夠

【引言】:藝人吳映潔(鬼鬼)日前未婚生女消息曝光後,單親生產成為討論話題,各界評論不一。事實上,結婚、生養的議題,是許多女性面臨的壓力。

矽谷一名職業女性Cindy,也曾因為父母壓力下試圖趕著結婚生子,在35歲的生育年齡壓力下,接連約會失敗,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請戀愛教練指導、滑約會軟體找伴,積極參與社團聚會⋯⋯所做的每件事,都以「把自己推銷出去」為目標。

直到企業補助與同事鼓舞下,她提起勇氣進行人工生殖療程,選擇以「單身」之姿自己生養,正式成為「志願單親媽媽」。本文她直球對決,回應人們針對「為什麼讓孩子有不完整的家庭?」的各種提問、迷思。

▲▼ 孕婦,懷孕,身孕,孕期。(圖/CFP)

▲「未婚生子」在從前被看作不可行,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志願單親」。(圖/CFP)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Cindy
摘自/寶瓶文化《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

1、「小孩沒有爸爸,怎麼能算完整?」

在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後,常常有人認真地要我同意「一個孩子還是要有爸爸和媽媽才會完整」的觀念。

一開始,我總會很錯愕,因為這個在傳統價值裡理所當然的觀念,是非常傷人的。但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可惡、可恨之人,他們誠懇而且用意良善,讓這個討論變得意義重大。

我認為一個孩子需要的,與其說是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那樣表面上的完整家庭,不如說是「完整的愛」。孩子需要整個村莊、整個社區,和整個社會一起來愛他,光有爸爸和媽媽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長;反之,如果沒有能力把孩子帶進一個被愛的環境,就算有雙親也處處是缺憾。

在我生命中,幾個我所認識的偉大女性都是單親,有些經濟能力好,有些差一點,但孩子都教養得很好。而我的人生中也有許多貴人,他們不是我的親人,就只是我的村莊裡無條件愛著我的人。
很感恩愛我的村莊人很多,不是只有爸爸和媽媽而已。

2、「雙親家庭都忙不過來了,單親一定更弱勢。」

正是因為心中有很多的愛要給孩子,才會即使知道很辛苦,仍要往荊棘路踏去,所以想要承擔的志願單親者,不是更勇敢、也更需要大家支持嗎?

弱勢的定義因人而異,如果只因為單親家長沒有伴侶可以替手,就表示不利於給孩子最好的環境,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更多不利於孩子的選擇,誰來做最後的仲裁呢?

.沒做過智力測驗的人,是不是不該生孩子?「誰」又能決定一個人夠不夠聰明?
.賺不夠多的家庭想生小孩,是不是一種自私?
.家族的人數比較少,是不是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村莊?
.有遺傳疾病的家庭,是不是該對生小孩感到愧疚?
.意外懷孕而非計畫懷孕的父母,對孩子的到來準備不足,會是好家長嗎?

有些家庭的型態是單親、有些是雙親,還有些孩子是由祖父母或親戚帶大的,家庭的面貌百百種,且型態多元。對我來說,有能力讓孩子處在被大家愛的環境,就是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3、「你只是想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而已。」

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懂這個邏輯,也為這個人的回答感到惋惜。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看,有能力且已經爬到一定高度的人,不需要向外人證明什麼,但卻會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這就是我愛孩子的心情。

有人問我,如果找到對的伴侶,但他不想要小孩,你會因為優質的伴侶可遇不可求,轉而配合伴侶的想法嗎?我天生就是一個喜歡小孩的人,在路上看到不認識的人帶著幼童,就會停下來看他們可愛的模樣,並在心裡感恩老天賜給這個世界的美妙生命。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伴侶和我一起生養孩子,但如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我會選擇孩子,伴侶可以再等等。

對有些人來說,單身生養孩子,是圓夢而非與人競爭,也不是要給異性帶來威脅。「志願單親」這個選項,能開啟更多存在的意義,如果你會因為他人有能力選擇想要的人生而備感威脅,這時該做的,應該是改變自己心理素質的強度,而非責怪別人。

4、「如果是被拋棄或另一半不要小孩,那麼單親的合理性就比較高。」

我對這樣的觀念相當無奈。
難道單親的小孩就一定可憐嗎?

其實單親家庭的小孩不一定身處弱勢,如果必須要是一個悲情故事才能被社會接受,這不就代表我們看事件的角度是「由上往下」的嗎?當心中只能接受「同情」的感受,而沒有「為他人感到驕傲」的雅量時,反映出的是階級意識,而非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的包容和尊重。

志願單親的家長大多經濟條件穩定、資源充足,也有村莊的支持,是明知單親有多麼的辛苦,仍願意奮力一搏的人,而這些志願單親家庭的孩子,也都是在滿滿的期待和想望中誕生的,沒有悲情的包袱,只有愛的祝福。孩子的「身世」,從來就不該是單親是否合理的依據。

5、「你有問過孩子,他願意出生在單親家庭嗎?」

曾經有一位很溫暖的網友,在粉專分享了她的擔憂:「你有問過你的孩子,他願意出生在單親的家庭嗎?」

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她和手足在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因意外去世,由母親獨力扶養他們長大,年幼喪父的打擊,成為手足間一生的遺憾,即便後來自己成為頭髮灰白的那一代,仍放不下那個傷痛的回憶。她不希望其他孩子也經歷他們所經歷的傷痛,才會為志願單親家庭的孩子擔心。

我很謝謝她對孩子權益的關心,一方面為這個版友感到不捨,一方面也希望她寬心,因為志願單親家庭的小孩並沒有失去過任何人,所以也不會有比較前、比較後的落差,反而不會覺得遺憾,因為他們所見到的單親家庭,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志願單親的歷史很早,在歐美,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人在走這一條路,而他們的孩子也早已長大成人。有研究指出,在志願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都與雙親家庭沒有差別,甚至有些志願單親的孩子,長大後也選擇走上志願單親的路。

這些經驗也加強了我的信念,讓我知道愛的品質,決定一切。

除此之外,針對「單親」來問這個問題,我認為帶了歧視意味,也是一個假議題。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家庭在生小孩之前,會先詢問自己的小孩願不願意出生在他們的家庭。我的父母也從來沒有問過我,願不願意被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家庭。

如果有選擇權,相信每個人都會選擇一個無條件愛自己、珍惜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只有表面上完整的家庭。

6、「這對孩子並不公平,他有可能會被霸凌。」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對同志媽媽的小家庭。她們的小孩在上學之前,旁人也是擔心小孩會被同學比較、霸凌,結果沒想到同學聽到他有兩個媽媽,竟羨慕地說:「哇,好好喔,你有兩個媽媽,那你一定聽了很多床邊故事。」所以,我相信孩子之間一定會有比較,但不一定會是大人想像的那樣。

台灣的確有不少界線觀念模糊的人,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為了避開他人的指指點點,而放棄去過讓我們感到充實、快樂的人生,某方面來說,我們的人生不就被他們所操控了嗎?

霸凌者的理由百百種,無論是身高、體重、膚色、髮型,還是其他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是他們霸凌人的原因。

單親是霸凌中的假議題,畢竟許多在雙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受的傷也沒少過,因此在談論霸凌這個議題時,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教孩子在受傷之後如何療傷、癒合,如此一來,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就沒那麼可怕了。

▲▼《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圖/寶瓶文化)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志願單親:不需誰來完整我,矽谷科技人的單身生養實踐》作者Cindy,矽谷科技人,先後在NVIDIA與Google任職。曾與黃仁勳共事開發第一、第二代超級電腦,為NVIDIA轉型;之後加入Google雲端事業部,為專案管理辦公室一員。由於擁有麻省理工學院(MIT)碩士的高學歷,導致在約會市場上吃盡苦頭。和時間賽跑的生育年齡焦慮及傳統的父母給予的婚育期待,更讓她在寧缺勿濫與委曲求全間進退兩難。直到選擇「志願單親」這條路,讓她重新找到自我價值與自信。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