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光穿厚外套」沒用!醫曝最暖穿法:增37%保溫度

受寒流影響,台灣本島各縣市最低氣溫皆在10度以下,提醒民眾注意禦寒。(示意圖/黃鵬杰攝)

▲中央氣象署持續發布低溫特報,今(9)日至明(10日)清晨非常寒冷。(示意圖/CTWANT)

圖文/CTWANT

今(9)日仍受寒流影響,各縣市平地的最低氣溫皆在10度以下。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指出,氣溫驟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寒流期間重症住院率更會激增43%,因此建議民眾採取「漸層式保暖法」,能有效提升37%的保溫效率。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低溫,已經不只是增加一般感冒的風險,更會觸發一連串生理變化,尤其當氣溫跌破10°C,重症致病機轉遠超一般的著涼感冒。黃軒舉例,氣溫每降1°C,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就會上升2.6%,清晨6至10時更為最危險時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表示,低溫也會讓糖尿病併發症加重,包含促使皮質醇分泌量增加41%,血糖值波動幅度擴大2.7倍;末梢神經病變患者的足部潰瘍感染率在冬季上升63%。低溫同樣會引起偏頭痛連鎖反應,因為顱內血管在5°C環境下異常擴張頻率增加1.6倍,三叉神經痛覺敏感度,提升至常溫的2.3倍。

黃軒也補充說明,80歲以上長者的體溫調節效率僅年輕人的17%;酗酒者因血管異常擴張,失溫進程加速3.2倍;甲狀腺機能低下者,低體溫昏迷的死亡率達42%。為了減低這些重症風險,黃軒也以下給出7的要點:

1、漸層式保暖法:內層排汗+中層抓絨+外層防風,較單件厚衣提升37%保溫效率。

2、溫控飲食策略:每日補充5公克的Omega-3,以降低血液黏稠度19%;飲用40°C薑茶,可促進末梢循環28%。

3、動態熱身原則:起床前先做「被窩踝泵運動」,每小時60次,預防血栓形成。

4、環境濕度監控:維持室內50~60%濕度,可減少呼吸道刺激源83%。

5、藥物安全檢查:服用β受體阻斷劑患者,需監測晨間血壓,波動幅度可能達30mmHg。

6、時段風險管控:避免上午6時到9時外出,該時段為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高峰。

7、一些關鍵警示:出現「非典型胸痛」,例如牙痛、背痛、上腹痛,合併冒冷汗情況,應在30分鐘內就醫;使用電暖器須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以預防低溫燙傷。

延伸閱讀
妻拒包紅包給公婆嗆「他們又沒養我」 人夫1理由想離婚:吃穿都用我的
史書華出軌「簽保密條款仍被發現」!前妻律師團驚人背景曝 曾代李靚蕾出戰
原始連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