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2024下半年民眾對物價感受議題調查(日常消費)

為了解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看法及其對生活的影響,《ETtoday民調雲》於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以EDM方式通知,進行「民眾對物價感受議題」網路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221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8%。調查結果顯示,民眾的消費行為因物價波動而發生顯著改變,特別在非必要性支出方面調整明顯,反映出民眾在生活成本壓力下的因應策略

把結果分享給朋友

民調報告

 

 

物價上揚重塑消費選擇,非必要性支出成調整首選


       為了解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看法及其對生活的影響,《ETtoday民調雲》於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以EDM方式通知,進行「民眾對物價感受議題」網路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221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8%。調查結果顯示,民眾的消費行為因物價波動而發生顯著改變,特別在非必要性支出方面調整明顯,反映出民眾在生活成本壓力下的因應策略。


       具體來看,民眾對餐飲行為的調整最為顯著,62.9%的民眾減少外食次數,並有57.4%增加居家開伙次數,此改變尤以中部地區、中高齡族群及有子女家庭更為明顯。治裝方面,62.5%的民眾表示縮減相關支出,其中50歲以上及月收入2~4萬元的族群壓縮幅度最大,體現在多重生活成本壓力下的務實選擇。


       在居住成本方面,房屋修繕支出縮減與能源節約行為成為應對高物價與能源價格上漲的首要措施。其中,34.3%的民眾減少房屋修繕支出,47.5%降低用電量,影響尤以東部及離島地區與中高齡族群最為顯著。而交通支出的減少集中於中高齡與偏遠地區居民,反映這些族群對高油價的敏感性,同時也指出部分族群交通需求的剛性特徵。


       娛樂相關支出的縮減尤為顯著,64.0%的民眾減少個人娛樂消費,65.2%縮減國內旅遊支出,而國外旅遊的縮減比例亦達48.8%。反映出非必要性消費的優先壓縮已成為應對生活成本壓力的普遍策略。


       健康與運動支出調整則突顯財務壓力對民眾長期健康管理的潛在挑戰。例如,26.1%的民眾縮減醫療保健支出,27.9%縮減運動相關支出,顯示財務壓力可能抑制健康投資,進一步增加長期健康管理的風險。


       整體來看,物價上漲促使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採取更加謹慎的消費策略,優先保障基本需求,壓縮非必要開支。同時,各族群間的行為差異也反映不同背景與經濟能力對物價變動的適應能力。這些行為調整既反映民眾對現實經濟環境的靈活應對,也對家庭財務平衡與生活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

 【調查結果】

 

  • 餐飲支出調整明顯,中高齡族群變化最大

  •        物價上漲對餐飲行為的影響最為明顯,民眾從外食到居家飲食及食品購買習慣皆有顯著改變。有62.9%的民眾表示餐飲外食次數減少,尤其中部(67.0%)、東部及離島地區居民(69.6%)、50歲以上中高齡層(68.9%以上)、有子女者(70.0%)、個人月收入為4~6萬元(69.0%)及家庭月收入4~8萬元(73.4%)減少的比例較高。相對應的,57.4%的民眾增加了居家開伙次數,中部(63.8%)及50歲以上族群(62.5%以上)的改變尤為顯著。


           此外,高價食品(如海鮮、進口水果/肉類)購買次數減少的比例達66.6%,反映在中部地區(74.7%)、40歲以上(71.1%)及有子女家庭(74.4%)中特別明顯。同時,67.1%的民眾增加折扣食品或即期食品的購買,此改變集中在50-59歲(76.6%)、個人月收入4~6萬元(71.8%)及家庭月收入4~8萬元(70.5%)的族群中。






  • 治裝費用縮減:50歲以上與有子女家庭節流意識最強

  •        在治裝方面,62.5%的民眾表示支出減少,其中50歲以上(66.7%以上)、有子女者(67.9%)及個人月收入2~4萬元(65.9%)及家庭月收入12萬元以上(66.4%)的比例特別突出。



  • 居住成本壓力上升:高額支出與能源節約並行

  •        物價與能源的調漲,使34.3%的民眾減少了房屋修繕費用,尤其東部及離島地區居民(56.8%)、男性(37.5%)、50歲以上(40.5%以上)影響最為顯著。在能源使用方面,47.5%的民眾表示用電量有所減少,42.3%用電量維持不變,僅9.0%表示有所增加。同時,用水量的減少比例為35.2%,有超過一半的民眾(55.7%)維持不變。





  • 交通支出縮減:中高齡族群與中部、東部離島地區影響顯著

  •        物價上漲與油價調整使交通支出成為民眾調整的選項之一。調查結果顯示,有36.4%的民眾減少交通支出費用(如油費、自駕次數)、48.1%維持不變、僅12.3%有所增加。維持不變者,以18-29歲(54.2%)、30-39歲(55.7%)、有工作者(53.4%)的比例較高,顯示這些族群的交通需求具有較高的剛性;減少交通支出的族群,則以中部(42.5%)、東部及離島地區居民(49.4%)、50歲以上(44.6%以上)、無工作者(44.6%)的比例較高。



  • 教育與生活費支出相對穩定,但中高齡族群壓力顯現

  •        調查顯示,物價上漲對教育與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相對有限,僅有7.3%的民眾減少子女補習班或才藝班學費,20.8%維持不變,5.5%有所增加,66.4%平日即無此類開銷。


           在家人或子女的生活費與零用金支出方面,有40.7%的民眾表示支出維持不變,16.5%縮減支出,11.6%表示有所增加。縮減支出的族群以50歲以上中高齡者比例最高(23.9%以上),顯示在經濟壓力下,該族群對家庭開銷的調整較為顯著。




  • 非必要性娛樂支出顯著縮減

  •        物價上漲讓娛樂相關支出受到明顯影響,51.6%的民眾縮減節日與家庭活動支出,特別是東部及離島居民(59.2%)、男性(54.5%)、40歲以上(55.1%以上)、有子女者(59.6%)及家庭月收入48萬元(54.6%)族群比例較高。


           在個人娛樂(如電影、遊樂園)方面,64.0%民眾減少支出,尤其中部地區(69.3%)、40-59歲(72.4%)及個人月收入6萬元以上(70.7%)比例較高。


           國內旅遊縮減比例達65.2%,以中部(75.1%)、40-59歲(73.4%)及月收入46萬元以上(68.9%)族群最顯著。國外旅遊則有48.8%減少支出,其中60歲以上(60.4%)及月收入4萬元以上(52.5%以上)族群影響最大。






  • 健康與運動支出縮減,長期健康管理面臨挑戰

  •        在醫療保健支出(如定期健康檢查、保健食品)方面,55.5%的民眾維持不變,11.1%增加,26.1%縮減。縮減者以中部(29.5%)、東部及離島地區居民(43.8%)、60歲以上(29.5%)、有子女者(29.4%)及家庭月收入低於8萬元(32.9%)的族群比例較高,顯示經濟壓力對這些群體的影響更為明顯。


           運動相關支出亦呈現縮減趨勢,27.9%的民眾縮減支出,16.3%維持不變,僅3.1%增加。縮減比例以東部及離島地區居民(41.2%)、40-49歲(37.5%)、50-59歲(32.0%)、個人月收入在6萬元以上(34.8%)及家庭月收入12萬元以上(32.9%)較高,顯示運動支出的調整與非必要性開銷的壓縮有關。




     【調查說明】


           本次民調由《ETtoday民調雲》負責問卷設計、調查執行、資料處理、統計分析及報告撰寫。調查期間於2024年12月16日至12月22日進行,以台閩地區年滿18歲以上民眾為調查範圍及對象;調查方式以EDM方式通知,進行封閉式網路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221份,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2.8%。進行統計分析之前,原始資料先依內政部113年11月底人口統計資料與112年12月底現住人口教育程度,進行性別、年齡、地區、教育程度樣本加權,以符合台閩地區18歲以上人口之母體結構,使本調查具有代表性。


 

相關新聞

ET民調/物價漲不停「6成民眾減少外食」 65%降低國旅支出

民生物價漲不停,讓不少民眾大喊吃不消,生活受到衝擊。《ETtoday民調雲》公布最新民調顯示,民眾的消費行為因物價波動而發生顯著改變,特別在非必要性支出方面調整明顯,有62.9%的民眾減少外食次數,更有65.2%選擇縮減國內旅遊支出,反映出民眾在生活成本壓力下的因應策略。

本問卷贈品

調查期間:2024-12-16 ~ 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