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姆斯・法隆
如果隨機殺人、殺貓是基因使然,犯罪動機能否從小就發現、甚至被遏止?
一九六三年,精神病學家約翰.麥克唐納(John Macdonald)總結出小孩身上有三種可能預示成年暴力傾向的行為:尿床、玩火以及虐待動物。「麥克唐納三元素」(Macdonald triad)廣為人知,同時也備受爭議。尿床並不能做出準確的預測,而玩火和虐待動物在男孩子中也很常見,並且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例如因為焦慮,或者受到了同年齡壞孩子們的影響。
有些基因對生活在壓力中的孩子可能很危險,但對那些在健康家庭成長的孩子卻可能是好事。二○○一年,三個記者和製作人找到了我,之前我曾經與他們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合作過。他們告訴我,他們找了一些心理學家,請他們看了我和家人的電視採訪之後,與他們聊了聊。製作人告訴我,那些臨床醫生用他們的話說我是個「藍孩子」(Indigo children),不過也有些「紫孩子」(Orchid children)特質。
我之前也聽過這些術語,並立刻把它們歸為新潮時代那些偽科學的謊話。但當我仔細看過那些醫生交給製作人的分類列表,再對比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之後,發現其中確實有幾分相似。比如說:「藍孩子」投入、獨立、任性、好奇心重、目標性強、聰明執著、直覺敏銳還憎惡權威。當然,雖然這些特質確實吻合別人對我青春期個性的看法,但很多其他孩子也擁有這樣的特徵。
另一方面,「紫孩子」很容易在幼年時受環境刺激的影響,如果他們被惡劣地對待,「紫孩子」會枯萎,但若是被包圍在關愛之中,「紫孩子」就會綻放。根據描述,這個特點有別於其他大部分的孩子。無論幼年時發生了什麼,大部分孩子都會努力,並且想要表現得更好,而「紫孩子」則容易受環境影響。
這種特別的理論確有其生物學基礎,那些遺傳到罕見的、短版的血清素轉運體的基因的孩子,他們突觸內會存留更多活躍的血清素,比起那些遺傳到長版基因的孩子,也會表現出對壓力更好的因應力。二○○九年,阿夫沙洛姆.卡茲比團隊在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進行的一項關於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的受體基因的研究中,也有類似的發現。
對「紫孩子」身上這兩種等位基因的研究,使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無論環境是好是壞,「紫孩子」都更容易受到影響。作為一個科學家,我認為我們應該幫嬰兒做基因測試,以鑑定哪一個孩子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
雖然站在自由主義者的角度,我反對這麼做,但科學家的身分讓我依然秉持這個態度。基因測試可以幫助人們預防更多的心理變態,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測試方法—基因測序、皮膚電阻(galvanic skin response)、腦電波(EEG)或者其他什麼更便宜的方法—並把這個項目作為產期護理項目之一,我們就可以知道,哪些孩子可以放心帶出去閒逛,任其自由嬉笑,又有哪些孩子需要特別關照。測試一旦完成,就應該作為私人資訊封存保密,需要的話也可以交給家長。
任何一個擁有成年孩子的家長都應該了解,世界上沒有一個孩子會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長大,而且我們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和我一起工作的兒科神經學家也說了相同的話。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大,除非你用強權毀掉他。
●作者介紹/詹姆斯‧法隆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教授、獲獎的神經科學家。他研究的課題非常廣泛,包括:成人幹細胞、中樞神經系統迴路、多巴胺、思覺失調症、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人類大腦造影等。他經常為各類媒體提供犯罪心理的專業分析,曾在美劇「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飾演本人。2008年,他受邀在Ted發表「探索殺人犯的大腦」演講,揭開自己的變態家族史,引起熱烈關注。
●以上文章來自詹姆斯‧法隆著作《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由三采文化授權鍵盤大檸檬使用,請勿隨意翻拍與轉載,以免侵權。想要了解更多請上三采文化臉書粉絲團。